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调研札记之—— 农业资源利用新变化:增效增收

张掖日报 2013-12-27 10:59 大字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是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重要内容之一。调研中我们看到,各县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土地整理:增地提质出成效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逐年减少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民乐县,三堡镇的刘书记告诉我们:三堡镇两年来共整理土地14000亩,不仅使过去支离破碎的零散农田及高低不平的荒地,经过整理变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土肥沃、产出高的标准化农田,还增加耕地1000亩,带动全镇建成了15个千亩以上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山丹籍种植大户牛学峰说,他今年在三堡镇流转土地2500多亩种植马铃薯,除获得100万元的纯收入外还拿到了100万元的土地整理奖补资金。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土地整理可谓一举多得,不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膜下滴灌:节水增效显奇功

在张掖,水资源是比什么都珍贵的战略资源。调研中我们看到,在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临泽县三二村的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等一些农业示范区,膜下滴管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在三二村的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田镇长告诉我们:基地的建设是以滴灌技术为核心,示范推广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收获技术,以达到增产增收目的。建成后的效果究竟如何呢?田镇长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玉米制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一亩地用水700方,现在采用膜下滴灌一亩地只需要408方,节水41.7%,同时因为把肥料添加在水里,可节肥50%,1300亩的制种面积仅需2人就能完成灌溉、施肥各项工作。膜下滴灌不仅真正实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同时,也为资源性缺水的张掖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由此推想,如果全市能有半数的耕地都采用膜下滴灌新技术,其效益该是多么可观啊!

基地打工:学技增收两不误

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土地流转快速发展,一大批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劳动力怎么办?调研中,一些鲜活的事例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所到之处,看不到一个闲人。不要说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了,就是家中有困难无法走出家门的妇女,也在附近的大户、农业合作社、企业的基地打工,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在民乐县三堡镇,种植大户程福介绍说:他1300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一年的用工量达到7400人次,农忙时一天管一顿饭,现开200元的工资,有时候还雇不到人。在民乐六坝富林种植养殖合作社,一位正给羊喂草的50多岁女工人说:“以前自己种地,什么都要自己干自己操心,现在只要操心按标准喂好羊就行了”。据了解,她常年在这打工,月收入2400元,像她这样的工人合作社共有5个。“农民把地租给企业,又到企业打工,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又可以领工资,等于有两份收入,而且能学到一技之长。”六坝镇的李镇长用一句话,对土地流转后劳动力的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就这样,张掖农村也出现了“刘易斯拐点”。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课题组:翟同宪刘雅琴杜翠泽张兴嘉许登奎穆好文)

新闻推荐

民乐县永固镇技能培训助推特色产业发展至目前全镇开展

民乐县永固镇技能培训助推特色产业发展。至目前,全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5场次,培训农民850人次,建成种养殖示范点5处,为1.8万亩特色作物、50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50座双孢菇大棚、3个高标准养殖小区...

民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