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种粮大户”? ——关于民乐“李承唐现象”的讨论 本报记者 杨世智

甘肃日报 2013-04-12 22:16 大字

民乐出了一个“全国种粮大户”李承唐。

2012年,他以永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名义,整体流转新天镇吴油村五组50户、260口人的所有土地,成为这个组唯一的种地农民;这一年,他家庭年总收入达到149万元,其中种粮收入144万元,成为当地最富裕的农民。

然而,当农业部评李承唐为“全国种粮大户”的消息被当地媒体披露时,却引起了人们的一番争论。有人怀疑说,现在还有种粮大户吗?有人反对说,不种粮算什么种粮大户;也有人评价说,他充其量是个种地的“二道贩子”。

那么,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种粮大户?

李承唐,是民乐县新天镇的“能人”。之所以称之为“能人”,在当地人看来,就是胆子大、办法多、会赚钱的意思。

先说胆子大。民乐县有耕地百万亩,但分到农民手里也不过人均几亩,每亩地一年的收入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要是旱地,每亩地收入更低。在很多农民眼里,务农实在是个“鸡肋”:不种地吧,家里要少收入几千块钱;种地吧,就得把劳动力拴在家里,不能到外面打工挣钱了。所以,很多农民处于“两难”境地。

2010年,李承唐大着胆子做了一件事:流转处于“两难”境地农户家的土地100亩,并全部用来种植制种油菜。第二年,尝到甜头的李承唐又一次性流转吴油村五组1500亩土地,扩大制种油菜种植面积,收入也节节攀升。第三年,李承唐流转了新天镇吴油村五组50户、260口人的所有土地,使他名下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200亩。今年,李承唐的胆子更大了,打算再流转吴油村二组700亩耕地。

再说办法多。大面积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最怕的是种的东西卖不出去,砸在手里。李承唐先是联系了几名“志同道合”者,成立了永春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一个人承担的风险分摊到几个人头上;接着,他制定了“公司+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子,发展订单农业。同时,他还懂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012年,他就种植了马铃薯1100亩,啤酒大麦甘啤6号600亩,陇豌1号300亩,制种萝卜200亩,总产量达到1234吨。

胆子大,办法多,使李承唐越来越会赚钱。2010年,他全年的纯收入只有3万元。但到去年,他的家庭年总收入达到149万元,其中种粮收入144万元。今年,随着流转土地面积的增加,他的收入只会更上一层楼。

在民乐,像李承唐一样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当地已经不称之为“农民”,而叫“老板”。但随着“全国种粮大户”的评选,李承唐被推上了城乡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人说,过去粮食短缺,为了维护粮食安全,国家鼓励农民多种粮食,而且种多少收多少,出现“种粮大户”不奇怪。现在粮食不缺了,农民种地也成了市场行为,什么赚钱种什么,一旦种的多了遇到市场行情又不好,就得赔钱。这种情况下,还需要“种粮大户”吗?

也有人说,这个“种粮大户”根本就名不副实。一是李承唐种的并不是老百姓吃的传统意义上的粮食,而是经济作物,所以与“种粮大户”沾不上边;二是李承唐虽然流转的土地多,但他转手又把土地经营权转让给了企业,企业又反过来雇佣他管理,所以他充其量是个“二道贩子”,谈不上什么“种粮大户”。

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

48岁的新天镇二寨农民许如滋,就是其中一位。许如滋也是一位流转土地的“老板”,种着40亩马铃薯,还拥有一个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社。对于李承唐的争论,他并不纠缠于“种粮大户”的名称,而是讲农村当前的实际。“农村现在的情况是,能种地的不愿意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愿意种地的无力种,留在农村的老人没有劳动能力了。但这地还必须得种,怎么种?只能留给我们这些还有劳动能力又愿意种地的人,通过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种植的路子。”他说。

和李承唐一个村的刘国福、刘国财、刘国军三兄弟,也是李承唐的支持者。刘国福说:“我们一直在外务工,春种秋收还要赶回来,对我们影响很大。去年,家里土地流转后,一门心思去建筑工地干活,年底每人挣回了10万元。”

第一个把李承唐推向媒体的县宣传部工作人员韩文秀则说,甭管人家李承唐是不是“二道贩子”,最起码人家把农民种地的风险分摊了出去,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路子。而新天镇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李承唐对吴油村五组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后,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流转之前每亩灌溉用水220立方米,而流转之后每亩灌溉用水仅150立方米,亩节约水量70立方米。

……

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甘肃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时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种粮大户”,值得我们在发展探索中思考。

新闻推荐

农民在制种油葵地里劳作

农民在制种油葵地里劳作农民在制种油葵地里劳作。今年,民乐县大力发展特色制种业,制种面积达到了15.5万亩,比往年增长了近30%。本报记者郁婕...

民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民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