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农民增收“金钥匙”
交给农民增收“金钥匙”——张掖市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综述
本报记者 张学明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张掖市,近年来以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为载体,通过不懈探索实践,逐步确立了对广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推进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如今,一批批农村劳动力通过系统技能培训的重塑,成长为有技术、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他们的培育和成长,为张掖农村、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惠农大工程
张掖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达58.94万人,在这些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2%,他们普遍缺乏实用技术技能,这一现实已成为制约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由此,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成为促农增收、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所在。
2008年,张掖市启动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力争使农村家庭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以此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生态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说。
“春种一袋子,秋收一抱子,打了一帽子”,这是昔日民乐县丰乐乡武城村的真实写照。这几年,通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该村绝大部分群众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村里先后建起双孢菇日光温室大棚150座,掌握了技术的农户,把养殖业、劳务输出等增收致富的文章作得有声有色。
甘州区长安乡前进村通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让家家有了科技明白人,户户有增收致富的产业。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58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00元,成为全市“四化”建设示范村。
看到全市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丰硕成果,张掖市市长栾克军坚定地说:“张掖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发展全局,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职业农民。”
高台县巷道乡是有名的蔬菜种植大乡。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实施以来,该乡围绕蔬菜、草畜、劳务、商贸四大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至去年,该乡的蔬菜面积发展到2.2万亩,建成2万只养羊小区2个,百头牛、千头猪养殖小区3个,新增的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了4万头、5500头和6万只,是培训工程实施前的5倍多。“劳动力技能培训使绝大部分群众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乡长万庚乐高兴地告诉记者。
强农大手笔
坐落在312国道旁的临泽县新华镇向前村,是张掖市远近闻名的红提葡萄专业村,正是得益于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这个村的村民人人掌握新技术,户户发展新产业,设施葡萄、乳肉牛养殖、玉米制种等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7845元的96.5%。村党支部书记李玉福说:“2008年以来,全村共开展培训160多场次,受训人员达1800余人次,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受到了系统培训,8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二至三门实用技术,群众确实感受了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实惠。”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因此,要全方位拓展培训渠道,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张掖市委副书记、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万泽刚说。为把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这项民心工程、强农工程实施好,市上编制出台《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大纲》,明确培训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内容方式及保障措施。各县区、市直培训责任单位也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细化培训任务、对象、内容、方式和进度,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方案,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培养一个能人,兴起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祁连山水涵院工程师杨秋香,2008年10月被市委组织部派往肃南县白银蒙古族乡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长,她手把手地教会了当地农牧民建设大棚,种植红提葡萄。2010年她挂职期满后,农牧民联名致信市委组织部,恳请延长杨秋香的挂职期。如今,杨秋香指导经营的40多座红提葡萄日光温室棚年均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她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据了解,全市先后分两批从市直农口部门抽调懂乡情、会乡音、亲乡邻的120名专业技术干部挂任科技副乡镇长,具体负责培训工程实施;县区也先后抽调1200多名有技术专长的干部驻村蹲点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
翻开山丹县大马营乡花寨村的培训档案,记者注意到该村农民王军先后6次参加了温室种植技术培训。在和王军交谈中,记者发现他对大棚种植葡萄的扦插、打杈、疏果和双孢菇种植的培菌、温控等关键技术了然在胸。他说:“一次不落的来参加培训,主要是培训内容听得懂、用得上。”
为确保培训工程不走过场,从2008年开始,市培训办连续开展“启动实施年”“规范管理年”“质量提高年”等活动,总结推广了高台的“科技包”、山丹的“科技服务联系卡”、甘州的农技短信通、临泽的“口袋书”、民乐的“掌中宝”、肃南的农技比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4年多来,全市共命名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7个,表彰奖励科技副乡镇长、农民科技指导员、培训先进工作者等62人。如今,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目前已达681家,带动农户13.05万户,注册了“紫家寨鸡蛋”“金花寨小米”等40多个特色农产品和劳务品牌。
富农大举措
一流的师资保证一流的培训成效,培训工作要做实做强,离不开一流的师资和基地。为此,市上组建了以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以乡土人才和外聘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为主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市外培训基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生动直观的优势,拓展培训渠道,有效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目前,全市培训师资达2700人,培训示范基地达167个。
张掖市农业局干部夏叶是师资队伍中的一员。培训工程实施以来,他已按培训办的统一调配和安排,开展指导培训300多场次,如今,他已是日光温室种植户眼中的“香饽饽”。和夏叶一样,很多培训教师在农村都拥有一大批“粉丝”。与此同时,市上每年统一选聘400名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农民科技指导员,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人每年发放补贴2000元,鼓励他们就近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全市有1500多名乡土人才活跃在田间地头、圈棚饲舍等培训一线。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菜单”选学式、基地示范式、赴外考察等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零散为系统,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掖市通过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技能,让农民不仅鼓了“钱袋”,更富了“脑袋”。去年,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组织系统五项特色工作之一。
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不但加快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造就了一大批劳务输出能人,而且激发了农民创业的热情,也促使农村富余劳力输转由过去的“苦力型”转向了“技能型”,由 “散兵游勇”式向 “集团军”成建制输出。目前,全市技能型务工人才占到全市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以上,有6万名农民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据统计,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实施4年多来,张掖市累计培训30.6万人,13.8万人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1万多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培训工程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受益最广的民生工程。
新闻推荐
社会各界献爱心 困难家庭渡难关本报记者 文洁 通讯员 刘虎虎“感谢那么多不留名的好心人给我们...
民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