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撷英】指间的艺术品

甘肃日报 2021-05-13 04:18 大字

翩翩起舞的仙女、慈眉善目的寿星、惟妙惟肖的八仙……五颜六色的面团经过一双巧手捏、搓、揉,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花鸟。这些面塑出自一位普通农民之手,他便是临泽县鸭暖镇华强八社村民陈会平。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调成不同色彩的糯米面为主料,以捏、搓、揉、挤、塑、刻、压、切、削、捻等手法,配合细铁丝、小木棍、小剪刀、尖头平尾竹签、缝衣线等简单工具,塑造出形神俱备的面塑艺术品。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2017年,“临泽面塑”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会平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面塑艺术品手工制作,现为中级面塑艺术师。说起他与面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1988年,陈会平遇到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面塑老艺人,被面塑作品所吸引,决定拜师学艺。

“当时,老师傅认为我在跟他开玩笑。后来师傅说,给你一个月时间,要是能学会就学,学不会就说明你入不了这个门。经过一个月的实践,通过刻苦钻研,师傅说我可以出师了。刚开始面塑创作的那段时间,还是感觉很难,我便一边努力干农活,一边利用农闲时节,不断钻研自己的面塑技艺,30年来没有间断过,忙的时候就回来把田种上,农闲时间就出门,冬天基本上就长期在外摆摊设点,希望把这个技艺学好,长期坚持下去。”陈会平说。

陈会平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探索融入现代元素,面塑原料加好颜色,作品完成后不需要再上色,这样的成品不变形不褪色。为使面塑造型富有动态美、更加活灵活现,在面塑制作过程中,陈会平增加了自己独有的技法,比如面塑内部采用了铁丝并进行塑胶处理,既增添了作品的光泽度又提高了抗摔性,延长了面塑的保存期限。

对于面塑,陈会平始终心怀梦想。“很多人喜欢面塑,我一定要把它坚持做下去。”陈会平平时买书学、上网学,不断学习、摸索、提高,面塑技艺日益精湛,创作范围已经拓展到花卉、鸟兽、人物等70多个品种。

新闻推荐

蓼泉镇订单农业为蔬菜产业上“保险”

□郭海蓉连日来,在临泽县蓼泉镇墩子村广袤的田野里,处处人头攒动,农户们移栽甜叶菊苗,一派繁忙的景象。“去年我种的甜叶菊都...

临泽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泽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