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艺趟出致富路嫩肩膀扛起持家担 记全国最美家庭宣化镇王亚菲家庭

张掖日报 2021-10-22 10:35 大字

家住高台县宣化镇寨子村二社的王亚菲是一位90后姑娘。2010年,与丈夫兰英结婚,组建了一个虽不富裕但却幸福温馨的家庭。

2016年,王亚菲的公公兰吉昌因病离世,治疗欠下的外债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和丈夫合计后夫妻俩决定靠打工来一笔笔偿还债务。靠着家中的20亩庄稼以及夫妻俩没日没夜的打拼,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小两口刚偿还了一部分债务时,丈夫因意外摔倒脑部受伤导致智力残疾,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多次治疗后花费共计18万余元,但丈夫的病情仍不见起色。巨额债务成了压垮这个家庭的致命稻草,王亚菲心理近乎崩溃,但看着年迈的婆婆、卧床不起的丈夫以及年幼的孩子,她必须选择坚强。

除了和婆婆起早贪黑打理20亩庄稼、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外,王亚菲一直在想各种办法改变现状。2018年,高台县首个农民“丰收节”在寨子村举办,通过这一契机,王亚菲发现她家参展的鏊干粮深受游乡过节的城里人青睐。通过鏊干粮能不能改变现状?王亚菲当即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婆婆,婆婆陈铃也刚好从老一辈人那里学过鏊干粮的手艺。婆媳俩说干就干,请来同村居住的姨妈合伙,一起拾柴火、搭灶台,分工协作,开始制作鏊干粮进行出售来增加收入。从发面、揉面到烧火一整套流程严格按传统手艺烧制,扑鼻而来的鏊香味也让农忙回来的乡亲们争相前来尝鲜。王亚菲家的小生意渐渐红火了起来,一家人脸上久违的笑容也让她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好酒也怕巷子深,仅有好手艺还不行,还得有好的销路。刚开始,王亚菲家的鏊干粮只是在街坊邻居和周边村社售卖。时间长了,附近打工的人听说她鏊的馍外黄里酥,不仅口感好,吃了还实在。特别是农忙时,还有供不应求的现象,想吃还得提前打电话预定。

为了拓宽销路,2019年开春后,王亚菲将目光转向县城。每天早晨她除了向婆婆、姨妈学习手艺外,还一起揉面、鏊馍,并将鏊好的馍馍拿到城里去卖。经过近半年的坚持和努力,她家的鏊干粮不仅在城里立住了脚、打响了名,还远销山东、广东等地。

人们常说,最难处的关系是婆媳关系,但王亚菲认为婆婆也是妈,是彼此的依靠。经受一连串家庭变故后,不离不弃不认命,婆媳三人用传统手艺加工、制作的鏊干粮,从乡村销往城镇,再从网络销往全国,“鏊”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小康路。2020年,王亚菲家庭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最美家庭。

新闻推荐

七旬老人与他的百米小巷

□段海王娟梅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家住高台县新建东村社区文化路的70岁老人谢全生就起床了。洗漱完毕,他便拿起铁锨和扫帚不...

高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高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