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垃圾变成宝 ——高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侧记

张掖日报 2018-05-15 15:01 大字

[摘要]——高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侧记

本报记者郭晓芸

今年,在高台县广袤的田野里一改往日“农膜埂上路边堆,垃圾地膜漫天飞”的现状,渠旁路边、地埂田间变得格外干净。开春以来,人们利用农忙间隙,纷纷穿梭在田间地头,拿着袋子捡拾地里散落的农膜。

“买1公斤新地膜要12块钱呢,我今年交了700多公斤旧地膜,兑换了150多公斤新地膜,省了近2000块钱。”黑泉镇九坝村三社农民葛培军说。

原来,葛培军将捡拾到的地膜交到镇上设立的废旧农膜回收点后,就能兑换到新地膜。

自三月份以来,高台县黑泉镇十坝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上车来人往,前来交售旧地膜、领取新地膜的农户络绎不绝。

胭脂堡村二社农民秦学章和老伴种着10多亩地,每年仅买地膜就得花1000块钱左右。入春以来,老两口早晨四点多就骑上电三轮上自家地里捡拾废旧地膜,用了一两天就把地膜捡拾干净了。“我捡拾的旧地膜在交售点换了40公斤的新地膜,把我一多半的地铺完了。这真是个好政策,给我们农民省了钱不说,还保护了环境。”秦学章说。记者在废旧地膜交售点了解到,村民只要把捡拾的旧地膜过秤,进行信息登记后,就能领取到新地膜。

高台县是农业大县,每年全县的农膜使用量在2000吨左右。仅去年,全县地膜覆盖面积达42.3万亩,农膜使用量达2115吨。

地膜作用大,但对环境的污染也大。自去年以来,该县针对废旧农膜污染环境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突出问题,探索实施废旧地膜回收奖补项目,在全县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及以物易物(兑换有机肥等生产资料)试点工作并进行推广,引导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大户和农户利用秋收、春耕时节捡拾废旧地膜。凭交售票据,实行一手交旧膜、一手领新膜的补贴制度,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农户可到当地镇政府地膜交售点按照不小于1:5的兑换比例进行“以旧换新”。

捡拾6吨旧膜便可换取1吨新膜。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浩荡春风吹遍了高台大地。

农民纷纷行动起来,秋天收地膜,春天捡地膜,交完旧膜换新膜,个个喜笑颜开。

黑泉镇十坝村二社农民常国珍对记者说:“今年我们村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非常高,我捡拾了500多公斤旧膜,兑换了120公斤新膜,种了甜菜、西瓜、葫芦等,还没有用完,明年还可以用。”

合黎镇五四村村民程自高一次性交了300多斤旧地膜。领到了12卷新地膜,他高兴地说:“我领的新地膜把今年的所有地都铺完了,为甘肃省了不少钱。”

黑泉镇镇长邢松介绍,为方便农户交售废旧地膜,全镇按照就近原则在12个村设立3个集中交售兑换点,回收地膜达120多吨。

据了解,去年,高台县结合争取到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农田废旧地膜清除回收奖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助等项目,配套出台地膜“以旧换新”奖补政策。全县5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利用设立的25个回收网点,共回收废旧地膜1713吨,回收利用率达81%,建立起“广大农户捡拾交售、回收网点组织收集、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形成农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为农民兑换新膜325吨,节省开支360多万元。

今年,县委一号文件继续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补助力度,除继续按照1:5的比例兑换新地膜外,由回收利用企业按不低于300元每吨的价格对各镇回收站点的废旧地膜进行回收;对回收利用企业回收的地膜,经各镇政府领导签字确认后,按1000元每吨的价格进行补助。至目前,各企业回收废旧地膜520.68吨。

与此同时,还推出农作物秸秆兑换有机肥政策,农户把秸秆交售到集中回收点,可置换有机肥。黑泉镇胭脂堡村村民袁兴涛耕种着30亩地,去年秋收后,他将自家地里的13吨秸秆进行回收,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秸秆竟然换来了65袋有机肥。“把秸秆打成墩子换成化肥,不但能节省一部分开支,而且对环保也是比较好的。”袁兴涛说。

目前,高台县已扶持企业回收秸秆2万多吨,生产各类有机肥、复混肥6万多吨,在有效节约农民生产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高台“好人”扮靓城市文明底色

高台讯(记者周淑云)3月6日,环卫工吴淑珍捡到一个装有现金、银行卡等物品的钱包后及时归还,并拒绝现金酬谢;3月13日,市民石永武在马路边捡到一部手机,通过发布信息及时归还失主……从无偿捐献器官救助他...

高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高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