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禹治水在河西

陇东报 2017-02-22 10:35 大字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当是流传最为久远、最为广泛的故事了。世世代代,—提起大禹治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但今天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大禹治水之处,或许就在河西的张掖一带。

说大禹在河西治水,这并非妄谈。有的史书说大禹就是西部人,孟子也说“大禹生于西戎”。西周之前,河西一带的古称即为“西戎地”。这样看来,大禹在河西治水是有可能的了。

再看史籍记载:“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这是《禹贡》中的记载。同样的语句也见之于《甘州府志》。

弱水,即山丹河。有很多人误以为弱水是指张掖市境内的黑河,这其实是一种错觉。黑河在张掖城西,自南向北流,古称“羌谷水”。因为古代张掖是羌族和西戎活动的地方,羌谷水之名就不难解释了。而弱水则是起源于山丹境内,由东向西而来,所以叫山丹河。弱水是一条古老而神奇的内陆河,《玄中记》说此水“鸿毛不能起也”,连一根鸿毛都浮不起,可见其弱,故名弱水。《淮南子》中提到,羿曾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可见这条弱水在古代是颇有些名气的。弱水和羌谷水在张掖城西北汇流,继续向西流去,注入高台县境内,穿越镇夷峡,而后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沙漠之中,这就是“余波入于流沙”之谓了。

河西走廊的河水,大都源于祁连山。当初水流下山时,河道不通,阻塞漫衍,多有水害。相传就是大禹在此治水,劈山导河,才使得水流通畅。民间传说,现今隔河相望的龙首山和瓦窑沟岭,早先原是连在一起的,是大禹王的神斧一斧劈开,又经河水数千年冲刷,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在下游的高台境内,也留有大禹治水的史迹,《高台县志》也记着:“镇夷峡口,为当年禹导弱水所劈。”镇夷峡,今作正义峡,位于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此峡口是弱水和羌谷水汇合后西流的唯一孔道,峡口狭窄,壁陡石怪,如斧劈刀削一般,当地人说这就是大禹治水时劈山削岩留下的痕迹。那地方山上曾有座庙,庙内是大禹的神像。现在镇夷峡内的多处景点,都与大禹的故事有关,这该不是偶然的现象。

我们翻阅魏晋时期的典籍,在《十洲记》中又看到一段记载,说大禹在西戎地治水毕,还跨过弱水,登上昆仑山北峰,向天祝功。

这些史籍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都从不同侧面肯定了大禹在河西治水的史实。而山丹境内的一座历经数千年沧桑的禹王碑,就更是一件历史的物证了。《张掖县志》载:“山丹县城西北有大禹导弱水碑。”据说过去还建有龙王庙。这座碑上刻的是蝌蚪文,今已无人能识。关于此碑,《十洲记》也有记载:“大禹在弱水治洪水毕,使工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其书为蝌蚪文,非汉人所出也。”

山丹禹王碑,是一座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古碑,它把数千年前的历史烟云和神秘的传说故事,一下子拉在了我们的眼前,引出了今人对遥远历史的无限遐思。

当然,大禹究竟是否在河西治过水,还有待史家的权威考证。但从以上所述来看,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大禹治水是在河西。这是我们河西人值得自豪的一页。

新闻推荐

“五抓五强”同推进优化服务树形象

高台县人民东路社区通过抓选配、抓培训、抓制度、抓作风、抓管理“五抓”措施,达到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争、强实力“五强”的目的,提高服务群众能力。该社区以增强责任、提高能力、转变作...

高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高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大禹治水在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