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城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繁荣发展
(上接第一版)
今年56岁的魏继征面对记者时,还是略微有些拘谨。
他就是那个被小红军救了的魏煜的长子。
小红军的牺牲并不是故事的结束,出于对救了魏家独苗的小红军的感激,魏继征的爷爷魏鸿儒决定将这无名小红军埋葬在魏家的祖坟旁边,并立下一条规矩,以后每年清明,为家人祭奠祖先之时,也要给小红军的坟上添土、点香、焚纸钱。这条规矩乡俗,魏家一直恪守至今。
魏继征说,他们三兄弟的名字也是爷爷取好的。魏煜结婚之后,分别于1960年1962年和1971年生了3个儿子,依照魏鸿儒的嘱托,分别取名为魏继征、魏续征与魏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
对于魏继征他们来说,年龄的增长会让他们慢慢忘却故事中的许多细节,但永不会变的是他们对儿子们念叨的那一句:“没有他,就没有我,也就没有你。”
司号员李克玉,一直在等军长来接他
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有一支小军号。它曾经的主人名叫李克玉,但几十年来,他周围的人们都习惯的称呼他"红军李"或“李红军”。他们只知道他是四川人,所以习惯喊他“下边人”(南方人),只知道他是会宁会师时因伤病留下来的小红军,只知道这支小军号是他不离身的宝贝。却很少有人完整地知道他的故事。
直到1986年,大墩梁烈士陵园落成时,人们才终于完整地知道了他的故事。
1936年10月23日,会宁城南的大墩梁战役打响,七架飞机轮番轰炸,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八百八十七名将士壮烈牺牲。大批受伤的红军将士中,就包括了司号员李克玉。
战斗结束后,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在会宁的打麦场里安置伤员时,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好好养伤,我相信淳朴善良的会宁人民会善待你们,全力保护你们的。给他们当儿子当女婿都可以,伤好之后,我会亲自来接你们归队。”
时年17岁的李克玉,一直记着军长的话。留在了会宁,给一个膝下无子的张老汉当了养子。整日盼着董振堂军长能回来接他归队。可他没想到的是,董军长和一万多名西路军战士在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遭遇国民党马步芳的部队,激战9昼夜后壮烈牺牲。
1986年,李克玉带着小军号来到了大墩梁烈士陵园,他见到了许多从北京来的老战友。老人们拥抱在一起。老战友们对李克玉说,你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李克玉摇摇头说:“没什么要求,我比起死去的战友幸福多了。只是我们的军长说过要来接我的……”
1988年,李克玉去世后,小军号被纪念馆妥善地收藏起来。
80后年轻人的声音
寒窗苦读的学子们走出了会宁,离开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去,去往繁华都市,见识了精彩的外面世界,却鲜少有人再回到故乡。但也有例外,比如任霞。
1988年出生在会宁的任霞,如今是会宁会师旧址景区的一名讲解员。2010年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任霞本想做一名导游。但种种机缘巧合之下,2011年她回到了会宁,在会师旧址景区里做起了一名讲解员。
尽管生在会宁,长在会宁,会师纪念塔是她小时候晨读的地方。可任霞却说,真正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从成为讲解员以后开始的:“就像人总是喜欢对亲近的人发脾气一样,因为太熟悉,反而就忽略了了解。”
绿色的军服,扎起的马尾辫,5年前的任霞,开始重新认识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发生过的传奇。“慢慢的,我发现那些曾经在教科书里被一笔带过的内容背后,是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是一具具血肉之躯。只有在正真去了解了之后,人才会明白‘为了理想而奋斗\’不是那么空洞的语言。”
经过三年的培训,2014年,任霞正式上岗带队讲解。并很快成为了明星讲解员。有导游基础的任霞,口齿清晰,发音标准。两年工作下来,对于不同的参观者,任霞会有不同的解说应对方式:“少年儿童主要是以讲故事和识物为主,让他们联想当下生活,可以纠正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成年人主要看他们的反应,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一些党建教育的任务,那么按流程介绍一遍即可,至于一些研究者学者型的,会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那么我就会采用探讨的方式进行解说。”
“前两年,这里还是以一些单位组织的教育旅游居多,但近两年来,随着交通和环境的改善,自驾游、主题游的客人明显增多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来了解这段历史,这对于我来说是最愿意为他们讲解的客人。”任霞说。
从大城市回到小县城,任霞说她并不后悔。尽管在精神生活和娱乐方面相比大城市有差距,“但红军长征会宁会师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团结。而团结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我和你在一起。”
新闻推荐
本报天水讯(记者王亚蓓)4月1日记者获悉,为不断改善青少年体育健身条件,加大青少年户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省体育局创建“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湿地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2个营地为2015年甘肃省青少年...
高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