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民发声彰显监督力量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专题询问侧记
[摘要]——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专题询问侧记
本报记者李佳颖
“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好国家玉米制种基地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部分制种企业参建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进展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种子检测能力和手段相对落后、种子管理机构和人员素质还不适应工作需要等问题?”“采取哪些措施加大种子监管力度,不断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这是12月1日下午,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就全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向市政府及农业局、发改委、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询问的片断。
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讨论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对政府及其部门、法院、检察院工作中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有关机关作出说明、解释、答复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利。为做好对全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查和询问,10月上旬,市人大常委
会成立了由常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三位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组织三个调查小组,深入甘州区及临泽、高台县的6个乡镇、6个村,走访制种农户93户、制种企业13家,召开座谈会13场次,广泛听取了政府及相关部门、乡村社干部、人大代表、制种农户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了全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形成了比较翔实的调查报告。经认真梳理分析、反复比选、仔细推敲,确定了12个紧扣实际、群众普遍关心、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为有的放矢地“询问”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促进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由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型发展?”
“我们将以建成基本达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要求的100万亩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并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同时加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氛围,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随着农资和劳动力成本的走高,玉米制种带给农民的增收空间明显缩小,亩收入与拱棚蔬菜、瓜菜制种等新兴产业相比,其效益差距在明显拉大。如何进一步发
挥‘张掖玉米种子\’这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效应,持续提高玉米制种的综合经济效益?”
“我们将着力提高基地农户话语权;在大力推进制种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高原夏菜、食用菌、优质林果等其他替代性产业,使一些不适宜制种的区域和制种次优区逐步退出玉米制种;加大‘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主销区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张掖玉米种子的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加快推广节本增效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制种成本,提高亩效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个个“热点”问题接连提出,应询者一一答复,会议进行得既庄重、严肃,又紧凑、有序。专题询问始于“问”,却不止于“答”,重在实效。副市长王海峰在表态时说,市政府将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专项研究、认真抓好全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继续加强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监管,用足用好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资金,建好、管好基地,让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新闻推荐
高台讯今年,高台县城管执法局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强化城管数字化平台监控,狠抓城区私搭乱建问题监管。至目前,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建筑案件420起,实施行政处罚8.58万元、强制拆除4起。 ...
高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高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