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整合 戮力同心共奔小康路
高台县作为“插花型”扶贫县,贫困村主要处在祁连山浅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欠账多、增收渠道狭窄、贷款融资办法不多。只有整合力量、精准用力、实处发力、全力攻坚,才能实现当年整体脱贫,阔步迈向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该县对照省上“1+17”方案体系,制定全县“1+15”配套落实方案,推动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通过六大整合,实行定向帮扶,推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人力资源大整合,提高扶贫工作保障水平。针对以往帮扶联系力量在全县“平均分配、总体分散”的弊端和问题,强化双联扶贫深度融合,每个贫困村确定2名县级联系领导,增加2至3个帮扶单位,3个乡镇成立扶贫双联工作站,16个贫困村安排81名到村挂职干部、“墩苗计划”培养对象、大学生村官、联村单位双联干部和镇包村干部蹲点抓好任务落实。每个村成立5至6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时县上制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制度,加强管理,严格纪律,切实发挥***指导员、项目实施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农民群众服务员、资金使用监督员“五员”作用。对于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重新确定帮扶干部进行二次对接,实现帮扶单位、帮扶领导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精准对接帮扶。
信息资源大整合,切实提高扶贫信息反应能力。组织乡镇、联村单位开展***基础信息调查摸底,建立贫困村、贫困户档案,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和“任务清”。强化与省、市扶贫部门联系对接,充分利用全县扶贫信息工作平台,实现县、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扶贫系统与行业部门、金融机构、帮扶单位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做到上至职能部门,下至帮联领导对到村、到户、到项目的扶贫信息“可即时查询,可即时反应”。同时,修订完善扶贫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全面建立以***为导向的奖惩机制。
扶贫项目大整合,提高项目实施精准程度。采取“群众建议、村级摸底、上下结合、集中论证、逐个甄别”的办法,对贫困片区、贫困村的道路建设、渠道建设、人饮工程、电力设施、危旧房改造、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逐村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列出没有实现全覆盖或群众期盼急需解决的“缺口清单”8个方面69项。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成立扶贫项目整合协调领导小组,对交通、水务、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畜牧、卫生、教育、建设等涉农项目定期召开会议会商研究,一体化进行整合,在项目下达实施上向贫困片区、贫困村、贫困户聚集。
扶贫资金大整合,加大财政扶贫力度。将项目资金落地作为***的重要支撑,对各类扶贫资金进行县级集流、县级分流。建立县级扶贫资金集流池,拓展扶贫资金筹集方式和渠道,做到“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着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实效性。全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131.14万元,全部用于16个贫困村***工作。特别是县委、县政府要求,2015年度各部门单位年度开支经费节约20%全部转入县级扶贫资金集流池,仅此一项整合资金312万元。16个贫困村项目资金村均达到377万元。
行业力量大整合,增强行业扶贫实效。强化政银沟通协作,以“5公里、半小时”为标准,将金融服务网点向贫困片区、贫困村延伸覆盖,为农户发家致富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协调银行部门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对扶贫资金互助社等村级金融服务类自治组织进行专门业务指导,确保其规范管理、高效运行。组织卫生、教育、农业、畜牧、文化、科技、人社等系统广泛开展送医疗服务、驻村支教、畜牧养殖、文化活动、实用科技、社保知识等进村入户活动。完善村企结对、村村结对、能人帮扶、党群互帮四项机制,动员43户实力较强的企业、16个发展示范村、22名创业能人、272户党员致富户与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对接帮扶,将全县可动员的力量全部聚焦到扶贫攻坚上。
产业培育大整合,加快贫困片区增收步伐。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按照“拓展市场扩大一批订单、政策支持新建一批棚室、农户主体改造一批圈舍、县级参与提升一批合作组织、补链发展对接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结合贫困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三个重点,以成长性、特色性的支柱产业培育,带动群众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努力实现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三个一”目标。
新闻推荐
高台讯高台县黑泉乡充分利用滩大草多自然优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企业带动和技术推动“双引擎”,有力助推畜牧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该乡根据县上畜牧业“六园一...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