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镇蔬菜产业富农家
本报记者郭晓芸
近日,高台县巷道镇举办的一次蔬菜展示推介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30余名客商,在参加推介会、考察了蔬菜生产基地后,他们对巷道镇产出的圆茄、娃娃菜、陇椒等40多个品种的特色蔬菜及规模化生产基地赞不绝口,3家企业当即与该镇签订了蔬菜生产框架协议。
近年来,该镇把蔬菜产业作为全镇的首位产业和民生产业来抓,着力打造鲜菜供给基地,蔬菜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康翠”西葫芦、“河西紫歌”圆茄等品牌蔬菜畅销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巷道蔬菜、绿色品牌”享誉省内外。
以点带面,“小蔬菜”形成大规模
果园村是该镇18个千亩蔬菜种植专业村之一,全村耕地1109亩,90%以上的土地产出都是蔬菜,农民靠种植蔬菜每年户均收入达7万元左右。村支部书记高国林告诉记者,目前全村种植的蔬菜日光温室达440座,钢架大棚200座、露地蔬菜400亩,农户户均蔬菜种植面积都在5亩以上。
该镇充分发挥地域、市场等优势,积极争取省市县产业扶持政策,点面结合,全力推进单一蔬菜品种种植基地向连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东、中、西三个集群化生产基地,“高原夏菜与设施反季节蔬菜相结合,速生叶菜与精细菜互补,一年一至两茬”的种植模式。2014年,该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达3.32万亩,千亩以上蔬菜种植专业村占到全镇村庄总数的69%,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占全镇农业产业总户数的77.4%。“全镇年产各种绿色无公害蔬菜近12万吨,产值达2.5亿元。”该镇镇长杨文明说。
龙头带动,“小蔬菜”走向大市场
成立于2008年的康翠蔬菜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对内抓新技术推广应用,对外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生产的蔬菜远销青海、新疆等地,在企业与农民之间架起了致富桥梁。“我们在新疆市场上走得最快的是韭菜、辣椒和西葫芦,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农户3000多户,基地面积达10多万亩,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康翠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玉宝告诉记者。
正是有了像康翠蔬菜专业合作社这样的“龙头”,该镇的蔬菜从最初的仅满足全县人民的“菜篮子”发展到了如今的供给省内外大中城市蔬菜市场。目前,该镇已依托项目建成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扶持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5个,建成红太阳果蔬、康翠等蔬菜冷链存储企业3家。全镇从事蔬菜贩销的个体经营户达到86家,分别在全县各乡镇规模蔬菜生产基地、周边蔬菜生产村社及本县部分乡镇设立蔬菜代购点,将收购、包装的触角延生到了蔬菜生产的最前沿,形成了体系完整、全面覆盖、运作流畅的蔬菜运销体系。品牌引领,“小蔬菜”有了知名度 为增强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该镇坚持将蔬菜标准化生产作为蔬菜生产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菜农诚信制度,切实做到以标准化生产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该镇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持之以恒扶持巷道蔬菜批发市场、康翠蔬菜专业合作社、太安紫冠圆茄专业合作社等蔬菜生产运销组织发展,先后通过国家标准化认证注册了“康翠牌”西葫芦、“河西紫歌”圆茄等5个无公害蔬菜品牌商标,产品已打入陕西、青海、新疆等市场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年交易量达32.3万吨,交易额达4.8亿元。
技术支撑,“小蔬菜”更加精细化
走进三桥村一社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塑料棚膜覆盖的57座温室里绿意葱茏。村支部书记田开元说,三桥村属于巷道镇种植温室蔬菜较早的村子之一,从90年代开始打建温室,目前全村的温室达到了610座,农民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蔬菜种植技术,普遍都是种菜的“行家里手”。
“巷道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群众自发种菜开始,巷道蔬菜无论从种植历史、种植技术还是产品质量都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杨文明说。近年来,该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在镇内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优质蔬菜20多个系列31个新品种,蔬菜生产基地的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全镇形成了以三桥、八一为主的设施蔬菜标准生产示范园,以王家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东联、太安为主的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镇的精细蔬菜种植占到瓜菜种植面积的82%以上。目前,群众普遍掌握了各类蔬菜种植技术,田间地头也涌现出一大批蔬菜种植土专家、田秀才,有些甚至被聘请到新疆、俄罗斯等地指导蔬菜种植,部分种植经验已写进蔬菜种植教科书,成为邻近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
新闻推荐
高台讯高台县骆驼城镇紧扣新农村建设实际,依托“四大课堂”,着力加大农民素质和发展能力培养,切实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依托文化课堂。紧紧围绕制种玉米、规模养殖、精细蔬菜、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以...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