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行动 让基层组织活起来
本报记者郭晓芸
初夏时节,高台县巷道镇东联草畜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场二、三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这家由张掖前进牧业和东联村集体投资建设,以“村集体+农户”入股为主要模式的养殖企业建成运营后,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贡献率占总金额的1%。“以前,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来源主要是部分土地出租的收益,也就两三万元,去年通过村干部带头组建股份制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产业并分红后,村级收入达8.3万元,公司建成后将会更多。”东联村支部书记胡宗仁对记者说。
东联村是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较为显著的村之一。仅去年,全县30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突破,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136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59.69万元,比2012年增加260.97万元,同比增长52%。这是该县自去年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针对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服务群众功能趋弱,个别村村级运转困难等问题,该县采取“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等办法,通过政策资金驱动、干部创业带动、结对帮扶促动等措施,鼓励各村通过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等途径,破解无资金办事、无实力干事的难题。
2012年,该县率先从提高村干部的创业能力入手,探索实施村干部创业工程,通过注重创业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创业指导,落实创业项目,强化示范引领,鼓励扶持村干部创业。先后对80%有创业意愿、敢创业、能创业的村干部进行创业培训,为345名村干部发放扶持贷款2800多万元,落实创业项目奖补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创业项目370个,260多名村干部成功创业,带动近8000户党员群众走上创业致富路。
村干部创业工程的实施,培养出一大批大局意识强、创业本领强、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他们纷纷从分析查找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入手,理清发展思路,寻求发展途径,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加集体收入。在宣化村百座钢架大棚示范点,一座座“银装素裹”的大棚里生机盎然,莴笋、娃娃菜鲜嫩滴翠,一株株西红柿正“憋”着劲儿生长。据恒信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支部书记李怀荣介绍,去年,合作社对整村土地流转后,投资113万元打建起全钢架大棚100座,按照合作社统一搭建、农户承包经营的方式,分别承包给19户农户经营,合作社统一负责种植、管理、销售,承诺每座棚最低保护价4000元。目前,各类蔬菜长势良好。“按目前的长势看,每座棚的单茬收入估计在8000到10000元。土地流转的收入,再加上些服务费,估计今年的村级收入能突破10万元。”李怀荣说。
为凝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合力,该县深化城乡结对、村企结对、村村结对模式,积极协调整合发展资金,落实帮扶项目,强化科技支撑,发展实体经济。同时,县上专门建立1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下,各村纷纷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出符合各自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骆驼城镇前进村以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为主,“土地开发型”为辅,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租赁、流转土地发展制种玉米、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偿服务,年实现集体收入13万元。南华镇墩仁村通过对农户经营的各项专业承包合同实行“长包短定”,依托永和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种植的番茄收取管理服务费等途径,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宣化镇朱家堡村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模式,通过提供生产经营、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及对养殖小区、门前湖的招标出租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
至去年底,该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达69个,5万元以上的村达49个,10万元以上的村达18个。通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行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部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难、干群关系协调难等问题,也借力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
新闻推荐
高台讯高台县合黎镇采取扶、促、育、激等措施,扎实推动全镇村干部创业工程深入实施,提高党群致富能力,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优惠政策“扶”。在设施农业建设方面,对连片新建日光温室30座以上的示...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