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校园 本报记者郭晓芸
[摘要]本报记者郭晓芸
高台县巷道中心小学自2009年7月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项目试点校以来,结合学校特点致力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并以此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特色校园”。
该校在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认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开发了人文教育类教材《成长教育》和综合实践类教材《特长教育》两大类十五门学校课程。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的现状,该校开发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等学校课程,教学生知礼、懂礼、学礼。为使学生在青春萌动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开发了学校课程《塑造完美的自我》,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结合建设书香校园,该校开发了《读名言,学名人》、《经典古诗文诵读》等课程,通过让学生读名人名言、学习名人故事,激发学习积极性。依托全县推行的快乐校园和特色校园建设工程,开发了《“一二三工程”训练指南》作为学校课程选修课,先后开发实施了《电子琴入门》、《合唱与欣赏》、《快乐舞蹈》等9门活动类课程,内容涵盖器乐教育、运动技能、学生生活自理技能和劳动技能等方面。
该校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探索、边提高的行动研究策略,推进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
从规范课程管理体制抓起,建立起校长统筹、主任指导、课题组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了《学校课程三年规划》、《学校课程管理章程》、《学校课程的评价制度》等,为学校课程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实行课程动态管理,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每周增设综合实践、阅读、诗文诵读、英语口语、成长教育等课程各一节。学校每学期还向教师提出学校课程“六个一”工程即: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科研论文、撰写一篇优秀教学案例、撰写一份教学反思、撰写一篇教育叙事、上好一堂优质公开课,通过加强课程管理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反思,确保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多方位挖掘校园文化,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适时组织书画展、诗歌朗诵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将学校课程的实施与校园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挖掘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内容。
该校通过从不同角度、不同课程元素对课程实施分级评价,建立了一套学校课程的“五星级评价”体系。
在对课程的评价上,学校课程领导小组依据选课学生人数、学生日常参与情况、领导听课的意见、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及社会的反馈等综合因素形成最终评价,评选出星级课程。对教师的评价上,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上,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成果三方面入手,采取“星级+学分”的评价办法,通过多样化评价方式,同时融入教师的激励性评语评价,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特色学校课程开发,该校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动态、可持续发展教学之路,形成了“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武开义田玉龙 曾经风沙肆虐、黄沙漫天的西沙窝,如今风稀林茂,在良好的生态植被覆盖下,绵延起伏的沙丘尽添生机无限;昔日县城北郊人人掩鼻而过的城市生活垃圾场,如今已嬗变为令人留连忘返的休...
高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