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0后”支书带民富 思维敏捷,率先致富赢得民心

张掖日报 2012-10-29 13:45 大字

[摘要]思维敏捷,率先致富赢得民心

在高台县骆驼城乡,“80后”魏彦海可是个名人。要说魏彦海,那就得从西滩村说起。西滩村是骆驼城乡的一个移民村,全村1124人,人均耕地1.65亩,由于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800元。2010年,“80后”的魏彦海上任该村村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1998年,初中毕业的魏彦海便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路子。最初,由于缺少创业资金,他选择了资金需求小、流动快的废品收购。之后的5年,他披星戴月,早起晚眠,与废铜烂铁空酒瓶“朝夕相处”。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辛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2003年,22岁的魏彦海发现农户都在修建新房,而且普遍用上了太阳能。他抓住商机,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做起了太阳能和水暖设备经销生意,每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2009年底,在村两委换届时,乡党委决定,由村委会主任魏彦海代理支部书记。“既然大家信任我,选我当支书,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魏彦海说。

立足村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如何把一个相对贫困的移民村带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这是魏彦海思考最多的问题。2009年,该县县政府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魏彦海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多次组织村社干部、党员、群众到其他乡镇地实地观摩学习,并进行了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利用现有荒滩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是促进西滩村农民增收致富的出路。

说了算,定了干。为了将这项富民利民的工作落到实处,魏彦海个人投资30多万元,打建温室10座,同时动员从事二三产业,有经济基础的农户先行动工建温室。2010年4月初,沉睡了千年的荒滩上响起了阵阵鞭炮声,西滩村沙滩日光温室建起来了,闻讯赶来的群众纷纷感叹:“喊叫了好几年的温室终于见影了。”

“种蔬菜是技术活,魏书记从县上请来了农技中心的技术员驻村包棚为咱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该村村民连海清说。“今年,我的2棚西葫芦卖得可好了,一座棚收入了2万元,除去成本净收入13000元。”村民李显忠说。经过不懈努力,荒滩上建起的温室已经产生了效益。在设施农业的带动下,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931元。

今年初,县上又出台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魏彦海跑项目、协调贷款,带领乡亲们又搞起了设施养殖业,群众纷纷在温室群旁建起了养殖小区。目前,所有养殖圈舍都已建设完毕,小区道路也在“双联”帮扶部门的帮助下全线贯通,一个生态型农业产业园已初具雏形。

众口称赞,他是咱的主心骨

“力争3年内建成300座日光温室、300座钢架大棚,打造由50户群众参与的万只羊养殖场。”站在高高的温室墙上,魏彦海规划着西滩村的未来。正是有这样的雄心壮志,“80后”的支书成为了村民的主心骨。

“魏书记自己掏钱打了10座温室,我从他那租了2座,每座租金4500元,今年种了辣椒和西葫芦,除去租金我每座还收入了4000多元,咱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村民支守军说。“让他们尝到甜头,他就会想方设法跟着你干。”这是魏彦海的想法。

“这娃有办法,你看看才三四年时间,通村路修好了,温室群、养殖区建起来了,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曾任村支部书记的张彦谦说起魏彦海称赞有加。

他一言你一语,尽是信服之辞。言谈间,记者感受到西滩村选对了“带头人”。魏彦海也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谱写着自己平凡而又壮丽的青春之歌。

新闻推荐

拓展基地提供信息 高台实现劳务收入3.11亿元

高台讯(记者杨延荣)高台县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协调服务,狠抓技能培训,促进了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该县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召开会议、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加大对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劳务纠纷处理等...

高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高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