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芽托起居民致富梦
闫沛朱艳文/图
当一颗颗不起眼的豆子遇到足量的水、养分和适合生长的环境温度,再加上一位耐心“伯乐”的精心培育,不仅可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更可以成就一条发家致富的产业链。
在善南街道小屯居,居民们就是靠着独特的豆芽培植技术,不断拓展豆芽品种、扩大培植规模、增设附加产品,走上了致富之路。
“豆芽居”的前世今生
日前,笔者来到小屯居,发现不少人家门口都摆放着大缸,有的大大小小摆成了两三排。一位居民指着自家门前的大缸,告诉笔者,这些都是培育豆芽专用的大泥缸,看缸数量的多少,就能判断其豆芽产量有多大。
说起小屯居生产豆芽的历史,当地老人们侃侃而谈。他们嘴巴里,总有着说不尽的历史故事。
据说,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小屯人就开始泡豆芽了。这里的土质非常适合大豆种植,附近村庄的农户们也都在种黄豆,为小屯人泡豆芽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在家中摆上几口泥缸,在缸上打一个透气孔,装上适量的豆子,每天用水轮番喷洒、照料……勤劳聪明的小屯人就开始做起了泡豆芽的营生。等待豆芽出缸后,他们挑起担子走乡串户,沿街叫卖。这生意一做就是上百年。
小屯人一直延续着泡豆芽的习俗。改革开放之后,居民们将泡好的黄豆芽、绿豆芽源源不断地送往附近城区、乡镇的集贸市场和超市,小豆芽很快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有时还供不应求呢。
祖传的手艺加上不断革新进步,小屯居生产的豆芽芽体粗壮、外形美观、白嫩清爽,经过烹制后香飘四溢、味道鲜美,广受市民们的赞誉,已是美名远扬。
小豆芽变身“金疙瘩”
小屯豆芽之所以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靠的不仅是品质好,还有就是他们的诚信。在生产过程中,他们一直采购优质大豆,这些大豆经过筛选,个头匀称,无杂质、颜色正、出芽率高。这还只是在选材上,更重要的是在培育上,他们更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今年51岁的小屯居民李治忠制作传统手工豆芽已经有30多年了。走进他的豆芽房,湿热的潮气扑面而来。揭开布子遮盖的泥缸,笔者看到,刚刚发出来的纯白的绿豆芽生气蓬勃。
他介绍说,传统手工的豆芽制作相对耗时较长,从泡豆到成果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要先把选好的豆种倒进大缸里,置于特定温度密闭潮湿的环境中,每天定时淋上6遍水,一是豆芽生长所需,二是要及时把它呼吸所产生的热量散发掉,否则豆芽就会腐烂变质发臭。
“我家祖传做手工豆芽,我本人也做这一行做了30多年,深知其中的不易。为了豆芽能正常生长就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光照,还得不停地洒水,所以,做豆芽的人是没有好觉睡的,总是怕睡过了头,这是一个苦差事呀。”李治忠感慨说。
如今,为了扩大生产,一些居民引进了豆芽机。先进的设备,使得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了自动化,不仅节约人力提高产量,也增加了经济效益。这些专业大户靠着生产豆芽,户均年收入达到百万元左右。
在小屯人祖祖辈辈的传承与发展下,生产豆芽的方式正由小作坊转型为大规模经营,由小产业变成大产业,真正成了居民们发家致富的法宝。
豆芽博物馆记录致富路
在生产豆芽的过程中,会产生绿豆皮成为废弃物。但是一些村民发现,绿豆皮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利用绿豆皮做枕芯生产枕头,或许是个变废为宝的好方法。
于是,他们挖掘豆芽的剩余价值,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开始制作绿豆皮养生枕头。如今,通过网络,他们的绿豆皮养生枕头已经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市,很受大城市人们的欢迎。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为了豆芽技艺的更好传承与发展,小屯居决定兴建小屯居豆芽博物馆。
2019年,在善南街道的全力支持下,滕州市首家豆芽博物馆落成开馆。展馆分为“豆芽的前世今生”“百年豆芽村,如意新生活”“制作工艺”“豆芽百科”“豆芽特色产品”等几个版块。豆芽博物馆落成后,很多居民们都好奇跑来看。他们纷纷表示:“没想到俺们的传统小豆芽也能进博物馆啊!”
一座博物馆,既浓缩了小屯豆芽上百年的悠久历史,又展示了小屯人因豆芽产业实现幸福美满新生活的轨迹,将会激励着小屯人继续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通讯员士亮玉华报道本报讯今年以来,东郭镇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整合资源,顺应党员期盼,在学习重点...
滕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滕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