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放高潮” 段修桂
今年春天,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组织局机关老干部、老同志参观龙阳知青博物馆、马河水库(龙湖)历史展览,看完展览,感触颇深。修建马河水库、岩马水库,是当年济宁地区在原滕县(今滕州市,其中岩马水库已属山亭区,1983年,原滕县东部八个公社划山亭区所辖)境内实施的两个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岩马水库开挖修建于1958——1960年;马河水库开挖修建于1959——1960年,而岩马水库是山东省十大水库之一。修建这两座水库,饱含着我们父辈那一代干部群众汗水甚至鲜血的付出。
60年前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缺少现在普遍使用的大型挖掘机和载重汽车,修水库、挖河不像现在修三峡大坝、修京沪高铁,主要依靠大型工程机械自动化作业,当时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程,一般都是冬季农闲时节,实施“大兵团”人海作战,民工来自滕县和济宁地区其他县,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劳动场面,非常壮观,开挖土石方基本依靠民工肩挑筐抬、独轮车推。
在各级干部的率先垂范带动下,挖水库的民工干劲十足,其中有个“放高潮”的场面。寒冬腊月,有先进的连队喊出“放高潮”的口号,尽管工地上寒风凛冽,天上下着雪粒子,但抬筐的民工一律脱了棉袄,光着膀子,你追我赶,掀起抬土新高潮,如果动作慢了点,会冻得瑟瑟发抖。“放高潮”渲染了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形成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工程进度。
我老家有个堂三老爷,外号“高潮”,就是在开挖岩马水库得名的。他老人家有点关节病,怕寒怕冷,一到“放高潮”,就赶紧躲到草庵子(工棚)里,用棉盖体(方言,指棉被)蒙上头,过了半天,才敢探出头问别人:“高潮过去了么?”修完了岩马水库,三老爷落了个外号——“高潮”。
现在,对于当年集体劳动修水库、出河工“放高潮”褒贬不一,有人甚至讥讽为“蛮干”“愚昧”,其实,那时的“放高潮”,就是一种打擂形式。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几千年来第一次组织起来的新中国农民,对于党和国家怀有一种朴素的热爱和信任,这种感情经过干部和积极分子的鼓舞带动,焕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群情激昂的火热的干劲。在党的领导下,凭着这种干劲,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中国历史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没有那个年代集体力量治山治水,挖河修路,不可能有后来的江淮安澜、河汊归流、庄稼稳产、百姓安居乐业,也不可能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顺利推行。
时代前进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火红年代的精气神和无私冲天的干劲没有过时,依然值得怀念,值得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王洪波,滕州监狱十二监区监区长、一级警长。参加工作24年来,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书写出一名...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