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我热恋的“第二故乡” 一位省属驻滕单位退休干部对滕州的深情追忆与嘱托
渠怀素
对上了点年纪的滕州人来说,“169”是一个亲切而神秘的所在。说对它亲切,是它坐落在滕州,尽管是“外地的”,但它似乎早已与滕州融为了一体;说它神秘,是它尽管在滕州城区,但一般人很少走进或走近,对它还隔着一层面纱,不知它到底是“干什么的”或“究竟干了些什么”……而今,“169”的大部已搬迁到青岛,可仍有一批老人留守在这里,他们对滕州依依不舍、藕断丝连,并且对滕州的未来充满了深深期待。
其实,“169”早就更名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但滕州人还是习惯称它“169”,就像这么一位老人——原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党委副书记张存,尽管“大部队”已经东迁,但他对滕州、对“169”依然旧情难忘……
以下,就是这位耄耋老人的深情追忆与殷殷嘱托——
跋山涉水扎根滕州
原煤炭工业部169煤田地质勘探队,于1973年底由重庆市调到山东省滕州市(原滕县),至今已有48年。其时,恰逢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也是滕州建设能源经济大市的现代化建设阶段。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决定发展沿海工业,山东省的海岸线比起江苏、浙江、福建都长,有别省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煤炭。北部在兖州,南部在枣庄、微山湖一带进行勘探,最合适的地点就是当时的滕县,交通方便、地势平坦,位置居中。经与县委协商,把队部设在滕县,党组织关系由重庆市转至省委组织部,落在济宁地委,中央文件直接下发到单位。
“那时候济宁地委召开会议,有时县委书记翟文孝由于县委工作忙,公车忙不过来,他就打电话说‘你们队赵书记去开会时,能否和我们一起去’,就这样联系多了起来。”张存回忆说,因“169”刚到滕县,需要县委、县政府协办的事情也很多。当时,队里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兖州兴隆庄煤矿建矿开凿竖井,为了保证井筒不坍塌,需要打几百米深的冻结钻孔,这种钻孔要求高不能偏斜,否则不能保证几百米以下几米粗的井筒施工。“169”发动职工开展攻关,研究用什么技术能保证几百米深的钻孔不偏斜。“平时在别的勘探地区打钻孔要求较宽,不超过国家标准就算合格。现在井筒冻结钻要求不一样,在上面歪一点,打下去几百米,偏斜就大了,不能保证冻结质量。如果造成井筒坍塌,那就是大事故,会造成人员、工程的重大损失,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张存说,当时他是队里的团委书记,组织团员青年职工成立攻关小组,在党支部领导下,党员老职工共同努力研究出加重钻具重量,增加钻铤长度,使钻具在钻孔内保持垂直,轻压慢进,再加上泥浆与钻速配合,最终打出了一个高垂直度的冻结钻孔,打出了高质量的全国大型竖井工程,受到了会战指挥部、省局、煤炭部表扬,为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建成兖州矿务局打下了基础。为此,队里的青年代表还出席了全省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兴隆庄煤矿的设计能力,年产三百万吨,接着就要建设东滩四百万吨的矿井。“169”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后几个矿井的施工非常顺利。兖州矿务局经过了几年的建设,很快就形成了规模,成了当时山东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较大的矿务局。按照当时国家定价每吨煤炭四五百元,一个矿和矿务局每年给国家创造的财富相当可观。
兖州矿务局的地质勘探工作结束后,按照上级部署,“169”转到滕州地区,首先勘探的是柴里煤矿的扩建工程。经过两年的地质勘探,柴里煤矿的产量由七十万吨提高到一百五十万吨,成了当时鲁南地区的重点煤矿。接着,滕南地区经过几年地质勘探,先后找出了付村、蒋庄、田陈、许楼等几处大型统配煤矿。
根据手头掌握的地质资料,微山湖南岸地区赋存着丰富的煤炭资源。“169”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找到了大屯矿区(上海能源基地),沛县、丰县等区的矿区归徐州矿务局。微山湖下和东北部地区也有煤炭,于是“169”就到西岗沿湖地区进行施工。由陆地到水上施工,条件完全变了,在陆上孔位测定以后由汽车把设备拉到孔位,装上钻塔和机器后就可开钻,可是水上就不行了,湖水茫茫一片,哪里深?那里浅?钻塔怎么办?完全不知道,而且湖底是软泥,成百吨的设备、几十米高的钻塔怎样立起来在当时来说是最大的难题。“169”的队员们首先走访湖区群众了解水情,县委、县政府领导也很重视,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很快摸清了整个微山湖的水深、水面、湖底情况,工程技术人员也设计出了适合湖区施工的水上平台。经过第一个钻孔的施工证明,在湖上施工完全可以顺利进行,这在当时的全国来说都极具开拓意义。地质勘探有史以来都是在平原、山区、陆地上进行,改到水上,而且湖下采煤还有其特殊意义,不会因采用采空区坍陷区破坏农田,形成资源枯竭型的新灾区,而且地面下降增加水深还能改善湖区自然环境,有利国计民生,各方面效益不可估量。在前后几年的施工中,“169”陆续勘探建成了济宁二号井、三号井、五号井三个煤矿和一个劳改矿。
故土难离情系滕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记者与张存交谈,时刻都能感受到他对“第二故乡”的爱恋。
在几年的湖区施工中,“169”和当地党政组织、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时值第一个“五年普法”,为了建立安全的施工条件,队里和农村党支部、团支部搞了“工农共建”活动,在钻机、工区、图书室搞节日联欢、图书阅览、安全教育。“当时,我们住在农村,和房东关系就像当年八路军一样,下了班挑水、扫地,帮助房东干些农活,逢年过节还搞会餐。我们工作上白班,在院子里晾的衣服、被子,遇到天气变化时,房东都给收拾好,工人探亲带回来特产,也和房东共享……”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张存眉飞色舞,仿佛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因为在湖区施工钻孔完工,搬迁孔位住的地方不用变动,上下班都是在码头坐船进出,所以整个湖区施工一住就是几年,工区的后勤人员近百人,几台钻机的几百工人聚集在码头,每天汽车队由滕县队部运往工地的钢材、机器和队部下工区的工作人员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真像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工地,车船密集、汽笛不断,成了当地老百姓和来往行人的好奇目标……”当时的人们,不清楚这里将来到底要发生什么变化,只知道这个单位是“169”。
经过几年勘探施工,“169”摸清了微山湖区地下资源分布情况,总煤炭储量达20亿吨,为当地的工农业发展备下了充足的能源。接下来,他们在大坞、姜屯等滕州西南部开展勘探工作,找到了大坞、岗头、武所屯、赵坡、王晁、级索、徐庄、丘村、休城、南沙河、锦丘、朝阳、东大等20多座煤矿,让滕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煤炭能源大市,“煤”字号企业几乎占到了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张存老人说,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地委、市委的领导、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配合。当时单位的组织关系在省委决定成立省煤田地质局之前,一直在济宁地委。地委领导对中央省属单位非常重视,经常征求单位的意见,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及时提出来,地委尽力解决,多次把队书记赵云基和滕县县委书记翟文孝召在一起当面交代,对队里完成部、省、局交给的任务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全国进行的第一个普法教育五年计划中,“169”开展了“工农共建”活动,把职工和农村青年组织起来,宣传学习,表扬先进,激励优秀,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严打运动,西岗公社的湖区社会秩序有了明显改善,为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安全条件,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受到各级政府重视,上报到省普法交流会,这一做法对全国具有鲜明指导意义,全国煤田地质总局和水文局在“169”召开了全国现场会。
建言献策寄语滕州
如今,作为一个历史符号,“169”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但“169”的老人们,对滕州的感情历经岁月洗礼,愈加浓烈。听,86岁的张存老人这样嘱托——
重视煤化工产业。滕州是煤炭能源大市,这是几十年现代化建设形成的,是我们的优势和强项,而且已经建成了煤化工企业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化工技师学院”。从人类发现和利用煤炭的历史来看,用来做燃料、炼钢、发电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从煤化工的分析成果来看,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可在煤的十几种化工成分中找到有用的成分,它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更多的领域中发现新的化学成分和建成新的行业,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工作。几十年前,“169”刚刚调到山东时就有一种说法,要在工业基础比较好的济宁地区,建成当时世界比较先进的德国“鲁尔工业区”,重点就是利用煤的化工成分。到了今天,滕州有了这个基础,实现了。希望进一步引起重视,为长远发展着想。
重视引进人才工作。张存老人说,滕州人口众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全国各地都有滕州人的身影,这是我们的优势和骄傲,希望他们不要忘记故乡,为家乡增光添彩。要做好人才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大力引进院士、专家、教授等专业人才,为他们创造发挥特长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到生活工作在滕州温馨幸福,让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滕州就像到了家一样,把他乡变家乡,真正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把人口大市变成人才聚集的宝地。“我就有个想法,我的儿子张耀春现在在华为海外集团,负责拉丁美洲等国家的移动通讯工作,将来有机会就回滕州,为生他养他的故乡作贡献。”张存饱含深情地说。(下转第4版)
新闻推荐
朱婷婷报道本报讯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聚焦“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攻坚...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