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滕县北门里黄家 徐承伟
老滕县八大家的黄家,家世显赫、人才济济,被称为老滕县的名门望族。据《滕县志》《古滕黄氏族谱》(五修)等资料记载,北门里黄家原籍山西洪洞县,明朝洪武年间迁滕。其一世黄玘,居滕县明理村,子二:金、其;二世的黄金,曾任明朝内务府戊字库大使,诰封朝列大夫,子四:希周、希颜、希孟、希闵;三世的黄希孟由明理村迁到县城北门里居住。在老滕县“四门四大家”(东门里姚、南门里徐、西门里王、北门里黄)中,只要说到北门里黄家,就不得不提黄家那些流传甚广的佳话。
五世五进士
黄家明清时期家学深厚,科举绵延。三世的黄希周,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考中甲辰科进士,曾任汾州知府、朔州长史等职;四世的黄中色(希孟之子、希周之侄),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癸未科进士,曾任河内县知县、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等职,部考获评“清官天下第一”;五世的黄世清(中色之子),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考中甲戌科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陕西布政司右参议,事迹在《明史》有载;六世的黄家瑞(昌年之子,世清之侄),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考中甲戌科进士,曾任山西汾阳令、良乡令、礼部员外郎、淮扬巡抚等职,事迹在《明史》有载;七世的黄兰森(家瑞之子),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丙辰科进士,县志里有传有诗。从黄希周到黄兰森,黄家出了5个进士,世称“五世五进士”。
这种成就在滕县是首屈一指的。其中,黄中色和黄世清是父子俩进士;黄世清和黄家瑞叔侄俩同时考中一榜进士,时称“二黄”;黄家瑞和黄兰森父子俩一个是明朝进士,一个是清朝进士。后来,十二世的黄来晨在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中庚戌科进士,曾任江西沪溪县知县。而据《古滕黄氏族谱》(五修)统计,明清时期黄家“一门七进士、十举人”,用现在的话说,妥妥的学霸之家。
铁石二牌坊
清朝乾隆皇帝知晓黄钟(九世)的母亲李氏励节抚孤的事迹后,敕令为其建节孝坊。黄钟设计4楹宫殿式结构,采用石铁材质,石质基座上立8根方形石柱,柱上现场一体浇铸成铁坊,重檐歇山,飞檐斗拱,重梁起架。铁牌坊有三块匾额,上匾是“圣旨”铭文;中匾是“前明淮扬巡抚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盐法军饷制下黄家瑞之孙黄愈亮之妻黄钟之母李氏节孝坊”铭文;下匾是“钦旌节孝”铭文。黄钟的用意,一是遵圣意以彰其母之节;二是追思怀远,纪念在明末尽忠殉国的曾祖黄家瑞。铁牌坊不但是北门里黄氏的标志,也是老滕县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建筑风格国内少见。据说,1958年毛主席路过兖州接见滕县县委书记王吉德时,就曾谈到过铁牌坊。
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黄儒林(十一世)的母亲殷孺人寿至101岁,五世同堂,按例建坊。嘉庆皇帝获奏后,赐“五世同堂”匾,并赐坊名“贞寿之门”,黄儒林就在北门里北段骑南北路建造了贞寿坊。该石坊和南边的铁牌坊一道被后人称为铁石二坊。
铁石二坊的贞寿坊毁于战争炮火中,铁牌坊则在1966年被拆除。铁石二坊所包含的为国尽忠、于家尽孝精神则深深铸入黄家后世的血脉中。
和家胡同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背后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有明朝正德年间翰林院修撰舒芬的版本,也有明朝嘉靖年间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郭朴的版本,还有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版本,还有其他一些版本。这其中,张英修书让墙的版本影响较大,安徽桐城至今还保留着“六尺巷”的建筑。
而在滕州,也有一个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版本,那就是和家胡同。明末,北门里黄家和邻居(有何家、邱家、张家、董家的说法)因一墙的地基归属起了争执,两家就写信给在外做官的家人,希望能通过权势和关系给家里争得面子和利益。不久黄家收到“二黄”的回信,黄世清回信: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哪见当年秦始皇?黄家瑞回信:他争墙,咱让墙,让他一墙有何妨?地过千年换百主,还是人常地不常。看信后,黄家人很受教育,反争为让,主动退让;邻居家看到黄家人的举动,也感到不好意思起来,恰好也收到家人劝说让墙的复信,于是顺势也做出退让。县官得知两家的举动后,非常高兴,给这条让出来的小巷取名和家胡同(后世也有叫合家胡同、仁义胡同的),以褒扬、倡导仁义礼让、邻里和睦之风。
以北门里黄家为代表的滕州黄氏,恪守家训,人才辈出,不胜枚举:十世的黄缵长期在福建任职,曾获得乾隆皇帝御赐“绩著闽疆”匾额,嘉庆五年病逝在任上;十二世的黄来麟曾任长山县教谕,敕授修职郎,主纂道光26年《滕县志》;十六世的黄以元爱国兴教,书法精湛,获誉“鲁南一支笔”,是著名的滕县“抗日三老”之一……
新闻推荐
细雨,秋风,悠扬的琴声,我伏案家中,在如痴如醉地聆听着一位客居祖国大西北银川的游子,看到秋日千变万化的“八月巧云”,触景...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