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读《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甘武进

拂晓报 2021-10-13 12:13 大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写此诗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功名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于是,在最常见的传统佳节——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思乡之情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对游子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重阳节里都会有着同样的心情。当然,在其他的传统节日,如除夕、中秋、清明、端午等,也同样如此。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近日,读陈玉新主编的《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这本书,那些藏在节日里的生活美学与文化魅力,更是令我们感慨万端。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丰富的节日文化。其感自然节律而起,孕人文精神而丰,是我们的情感驿站,是我们的生活华章。此书根据岁时节令变化,选取十六个传统节日,分别介绍源流演变、传统习俗、故事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文化等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本有关传统节日知识的国民读本。

在古代农业社会,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成熟,都依赖阳光、雨水等气候条件。靠天吃饭的人们,对物候、天象的变化自然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在不断的总结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四时八节的时令系统,汉代以后,四时八节又进一步细分为二十四节气。人们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岁时变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岁时节令民俗。其大多依傍着自然节气,比如清明节和冬至节等。不过,传统节日的形成还与宗教崇拜、神话传奇、迷信禁忌、人物纪念等社会风俗和历史文化有关。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上元节、灯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大节日,在西汉时期就已受到人们重视。两千多年前,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闹花灯则是在西汉时期开始的。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诗:“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传统节日在各地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有不同。冬至节被视为冬季重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节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大部分传统节日在先秦时期出现,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基本成型,唐宋元明清时期继承发展,并一直延续至今。它是中国人对时间的感受,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标记,把抽象的不可逆的时间转换为具体的重复出现的日常生活。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特质和精神,寄托着关于民族情感温情的呵护与敬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们,在庆祝相同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实现了关于民族情感、人文情怀的殊途同归。

如今的我们,尤其是年轻人,往往热衷于过“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外国节日的升温,我国的传统节日面临着有些尴尬的局面:关于传统节日的记忆正趋向苍白、关于传统节日的细节正在淡去,甚至有些传统节日沦落为“放假”的代名词。我们需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美学,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增强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回归传统节日,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取向。

新闻推荐

争当强市建设的“主力军”“突击队” 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主任 崔波

加快滕州现代化强市建设动员会议,吹响了加快滕州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冲锋号,彰显了市委市政府聚精会神抓发展、一心一意建...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