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党员父亲 吕守超
前几天回老家,进屋刚坐下不久,只见父亲从里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红色盒子,打开盒子让我看,原来是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奖章。我知道,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决定为党龄满50年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以示嘉奖。我端详着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感慨良多:父亲这辈子,没说过多少豪言壮语,没做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一直用行动默默地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无愧于这枚纪念章!
父亲今年80有余,自幼家境贫寒,只上过小学,但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先后加入团组织、党组织。19岁那年,父亲到村里(当时称作“大队”)工作,成了一名村干部,历任团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父亲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父亲常说:“兄弟爷们信任咱,让咱当干部,咱就得好好干,为大家多办一些好事、实事。”当村干部几十年,父亲受到过省、市多次表彰奖励,当选过枣庄市党代表、滕州市人大代表,那一张张奖状、一摞摞荣誉证书至今被父亲珍藏着。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农村吃水还很困难,村民们都是用钩担到井里挑水,倒进水缸里储存起来,一缸水能吃上好几天。我们村也就两三口水井,都是浅水井,也就两三米深,正常年份还能用,一到干旱季节,井里就没有水了,人们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拉水。为解决吃水难题,父亲决定打深水井,建水塔,铺设供水管道。印象中,父亲每天靠在工地上,走得早,回来晚,连吃饭都是匆匆忙忙,有时干脆带个煎饼就在工地上吃了,连家也不回。正因为这样,家里的事父亲基本帮不上忙,为此母亲常常抱怨,父亲却说:“我是党员,是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就这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村就吃上了自己供应的清洁“自来水”,也是当时全镇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现在条件更好了,我们村去年也吃上了城市管网的自来水,村里自己供应的“自来水”工程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过去,村里连个卫生室也没有,村医只能在自己家里给人看病,条件非常简陋。为改善医疗条件,父亲想方设法盖了几间房子专门用作卫生室,并配备了一些基础设施,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农村小学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基本上是“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穷孩子”,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亲积极响应号召,想尽一切办法,多方筹措资金,对村小学进行重建,安装了玻璃门窗,配备了木头桌椅,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大大改善。为鼓励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父亲研究制定政策,对考取中专、大学的学生予以奖励,更加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们村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中专生、大学生、研究生,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群众的收入还太低,大家手里没有钱。为了增加群众收入,父亲带着村干部四处考察学习,决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为了带动群众更新观念,调整种植结构,父亲带领村干部和部分村民第一个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看到种植马铃薯的收入远远高于种植粮食作物,村民们的思想转过弯了,大家纷纷改种经济作物。如今,我们村形成了以马铃薯、大葱、毛芋头为特色的农业种植模式,群众的收入也大大增加。
几十年了,积极上进是父亲的一贯本色,即使现在年纪大了,退休了,依然事事走在前头,无论村里号召什么事,他总是积极响应。这不,前段时间听说老年人也能打新冠疫苗了,他又带头进行了注射。父亲常常告诫我:“你现在也是一名党员,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小区里,都得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党员总得先进一些。”是啊,父亲这一代老党员始终牢记初心,信念坚定,勇于拼搏,甘于奉献,作为我,唯有传承好、发扬好他们的优良作风,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奋力跑好自己的这一棒,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和礼赞。
新闻推荐
古代文人贤士将奋斗落于纸笔,热血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生民奔波呐喊,他们无不在为自己、为家人、为民族而奋斗。天...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