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优先 空间均衡 两手发力滕州市坚持系统治理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滕州日报 2021-04-14 07:13 大字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甘甜)近年来,滕州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深入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不断强化水生态治理,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实施河湖生态治理。滕州市本着“清淤见底、寻源治污”的原则,实施了90余千米的上游入湖河道治理工程,确保入湖“一河清水”,并在入湖河道北沙河、城郭河上新建橡胶坝及提水泵站24座。特别是去年,按照全省“根治水患、防治干旱”大兴水利的总要求,加快实施了城河、郭河、界河43.7千米河道生态治理及8座闸坝建设工程,蓄水量达200万立方米。

实施沿湖区域重大工程建设。滕州市实施了列入国家172项重点水利工程的南四湖区域洼地治理、湖东滞洪区两大防洪除涝工程,重建加固排灌泵站13座,治理小型河道26千米,修建防洪撤离道路58千米,极大提高了沿湖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实施了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既实现了蓄水兴利、河库湖联通,又调剂利用了一污、二污中水,回补净化了地下、地表水。实施了王林水库生态修复应急工程,提升了水环境容量,实现蓄水15万立方米,为保障下游入湖河道国控断面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省环保厅充分肯定。

实施生态补水。滕州市利用岩马水库、南水北调、中水等各类水源,对河道生态补水3000余万立方米,净化了河道水质,初步形成了河库湖相连的生态水网体系。实施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小清河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维修曝气增氧泵站、补水等措施,完成全省“长制久清”评估验收。实施了荆河、小清河两河连通工程,实现了“源头活水来”,进一步净化了水质。实施了莲青山、灵泉山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整修梯田,营造水保林、经济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千米,修复了区域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滕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田璐)4月8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滕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48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26.5%...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