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坞村的由来和变迁 段修典

滕州日报 2021-03-29 08:30 大字

小坞村位于大坞镇驻地偏西一华里处,济枣公路南侧,是滕州西部比较大的村居。清代至民初以来,滕县周边尤其是滕西,即流传着“大坞张,小坞段,和福杨家也不善”的说法,也从侧面说明小坞村的确是有着不同寻常历史的著名村落。

说到小坞村的由来,不得不说一下小白桥和白桥村。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坞村始建于唐代,当时叫白桥村,白桥村又因小白桥而来,小白桥又因河名而来。当地有民谣:染山脚下白水流,白水之上建白桥,白水南下汇乌泉,西入京杭漕运忙。清道光版《滕县志》载:“小白桥在城西四十五里,跨小白河一券而坚緻(緻,音zhì,细密、精致的意思),相传建于唐代。”小白桥连接东西走向的古驿道,西通黑风口、鲁桥、马坡、济宁、菏泽、兰考、开封、郑州、洛阳,西至西京长安;东往滕县、冯卯、山亭、白彦、梁丘、关阳寺,至鲁南第一大商埠临沂,再往东至黄海之滨。驿道上车水马龙,过客匆匆;白桥之南,白水河之东有官道驿站,多客栈旅馆,商铺门面、饭店茶社,人流物流,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遂成村居白桥村。

小白桥存在的实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坞公社岗子村(小坞村北约400米)东挖掘出的小白桥遗址。从地面下挖1.5米深,可见桥面,均用大条石铺列。由于建桥日久年远,人车过往频繁,桥面大石磨得光滑明亮。当年有人想拆桥用石,被上级文物部门制止,原封填埋于地下。小白桥得名,与河的名字有关,据清道光版《滕县志》卷三“山川志”载:城北三十五里曰界河,又名白水河,发源于邹县崔庄桥北,过七贤庄入滕境,于界河水合流西行,至染山前容纳“圣母池”(址池头集村北,今称“池头”)泉水,绕村南下瀦於郁郎渊,一名温水湖,在岗子东侧南下。又,城北十五里曰北沙河曾名龙河。其源出自邹县之峄山南,经香城以北山区入滕境,流经党山、东郭、于周林容纳七里泉水,西至洪曈一分为二,一出休城南,西至望塚南至马家口入於漕;一出休城北容纳大乌泉之水,又西汇白水河南下之水西行入漕。白水河南下龙河北移,白水河乌泉汇合后,阻隔了东西来往之车马行人,使西去驿道不能畅通,遂建小白桥。

关于小白桥的建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唐时期,一村妇早起,窥见凫山脚下夜色朦胧,火光冲天,人声鼎沸,似千军万马,用赶羊流送之法,凡人看似赶羊,石材漂流,有大型条石、大型拱石,滚滚而来,在岗子村东面,白水河之上,摆开战场,建造一座类似赵州桥的古代大型单孔石桥。热火朝天,锤声阵阵,巧夺天工,一夜之间小白桥竣工,造福一方。此传说在当地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还有一说是秃尾巴老李为感念出生之地而化作白衣秀士挥袖而建。

由于代远年湮,时过境迁,因山洪河道源短流急,含沙量大,侧蚀严重,多湾无堤,河床宽浅,易改道满溢。洪水暴发,白水河冲破郁郎渊,大水经岗头至迭湖村南入独山湖。北沙河也于休城南合二为一,西至王晁村北,经微山留庄村西入昭阳湖。白桥村于唐代建村,时金、程两姓较多,至今尚有金家遗址,程氏后裔兴旺发达。今之为小坞村,民康物阜,人杰地灵,聚居者五千多人口,二十余姓,其中段姓约占七成左右;小坞村有尚武传统,为滕州著名梅花拳研究基地。

白桥村几经衍变,再后为小吴村,小乌村,今之为小坞村。滕州市地名委员会考证,小坞村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建村,因西北有桥名小白桥,故名白桥村;元至正年间,滕州知州段日新(小坞段氏始祖)致仕寄籍于此,改村名为小吴(村南边恢宏大气的段氏祖林门坊就是在旧址新建的),明末,更为小乌,后因乌字不雅,以坞取代,名小坞。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东邻的村居大坞和东坞。大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即有此村,名大吴;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张氏自山西忻州(今忻县)徙此,时村中有泉,水浊名乌泉,村名改称大乌;后以乌字不雅,更为大坞;东坞,位于大坞东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刘、邓二氏来此,于乌泉东建村,名东乌,明末(1628—1644年)改为东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大坞镇驻地扼济枣公路中段,得交通之利,工商经济繁荣,集贸市场兴旺发达,人口不断增加,大坞(包括东坞)、小坞、和福几个大村基本已连成一体,成为具有四万多人口,有一定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小城镇。

新闻推荐

举办培训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本报讯(通讯员郝婷婷孙琳)近日,实验小学大同校区举办了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活动。培训中,主讲教师以教育云平...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