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接官巷历史印迹 侯贺奎
接官巷,位于当今滕州北辛街道,它东临善国路,西靠北关街,北至学院路。据史料记载,接官亭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五百余载。驿道上过往的官员抵滕之后,从接官亭到接官厅稍作停歇,再从此处到达县衙,去完成一些公文事务的办理。
古驿道始建于何年,历史无可考证,据说这条重要通道始于北京,南止于南京。从界河进入滕境,蜿蜒而至,在北辛境内途经前、后十里堡,西七里沟,周楼居,沿新兴北路偏向东南,然后进入北关街,到达接官亭。从接官亭到接官厅,其间360米长的街道,自然就成了接官巷。
穿越时空,遥想当年古驿道上车水马龙,官员云集。在这些匆匆过客中,既有省府要员,更有来自京都的达官贵人。因接官巷处在驿道上,每当官员抵滕之后,他们都要从接官巷穿过。这时,县衙里的大小官员及本县望门贵族,肃穆于巷道两旁迎接,以不同等级的礼仪接待来客,在接官厅稍作停歇之后再接驾于三里地的县衙。那时的接官巷,两旁尽是商铺门面,物品琳琅满目,一派繁华景象。别看巷子不大,却演绎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官场礼仪,述说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秦朝嬴政东巡,汉代司马迁游历,康熙、乾隆南巡,都曾路经于此。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滕县,被官府以重礼迎入接官巷。乾隆发现滕地民风淳朴,县城布局八街九陌,规划错落有致,于是一时兴起,便挥笔写下“接官巷”三个大字。从此接官巷名声大振,古驿道上越来越多的过客途经滕县时,便会到接官巷停留观赏。后来,清代大学士刘墉,路过滕县答谢恩师,也来到接官巷,并写下了“南望微湖怀夜月,北瞻龙岭仰晴云”的著名诗句。
这条传说中的接官巷,故事太多太多。
滕州,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人流物流集中。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先后经历了国、县、郡、州、市的演变;滕州,历史文化灿烂,古遗迹、古遗址灿若星辰。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历经数次战火洗劫之后,在现代化城市开发建设的浪潮中,接官巷连同许多文化遗迹一同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每一座城,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文化是根,文化是城市之魂。滕州市委、市政府为充分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正式启动接官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原汁原味地恢复街区原貌,再现古滕文化的魅力。自2012年动工,至2014年5月完工,接官巷历史文化街区用时两年半就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
当你走进接官巷街区,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古城的魅力所在。善国路西边的接官牌坊,其材质是五莲红花岗岩细砂石,整体为四柱三楼,飞檐翘角,形态精美,十分大气。牌坊横跨12米,高9米,牌坊上雕刻着“接官巷”三个行书大字。牌坊构造工艺精湛,雕刻精细,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进入石牌坊西行,便是接官巷。街南两旁,是一个接一个的商业店铺。再往里,街北墙体上雕刻着一幅幅精美图案,分别展示着“龙岭晴云”“谷翠双峰”“微湖夜月”“趵突跳珠”“池莲四面”“文公古台”“真仙灵柏”“浮屠峙玉”等古滕八景,以及冶铁图、纺织图、农耕图、制陶图等远古时代滕地人民的生活图景。
接官厅,可谓是接官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亮点。它占地857平方米,建筑面积759平方米,建筑高度16.9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部飞檐斗拱,冲山翘式,亦为清代山东传统建筑风格,布局合理,线条流畅,给人心怡神悦之美感;屋顶青瓦覆盖,下配汉白玉栏杆,花木虫草,木雕石刻,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与接官厅为邻,古玩城划分东西两院,三层单元式的营业房排排相连。东院以书画装裱、经销、培训为主,兼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西院则是钱币文玩、翡翠玉石、文物鉴定、名家字画收藏等,涉及古典家具、古旧陶瓷、白玉牙雕、特色手工艺皮具等上千个品种。城内人头攒动,天南地北的客商慕名而来,接官巷也就成了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滕州讯(通讯员刘崇元)“孝敬父母是我应该做的,不过能被评上‘好媳妇’还是很高兴的!”春节期间,在张汪镇大...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