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犹闻馓子香 邵培嘉

滕州日报 2021-02-02 08:26 大字

二十三儿,啃糖盘儿,再过七天就到年儿。一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人们随即进入忙年的状态。在农家,忙年的重要一项就是“酥货”,即油炸食品,也叫“过油”,寓意是“越过越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炸馓子。

在物质相对缺乏的年月,孩子们更是馋年、盼年。乡亲邻里谁家炸馓子,我们这些小馋猫都会围过去,瞧着大人们缠条、下锅,往筐子里捞馓子的情景,特别好玩,尤其是馓子的香味儿更是诱人,让我们垂涎欲滴。到最后,大人们总会掰下一些馓子条儿给我们吃,别提有多香了。

那时候,农人们炸馓子,留着自家吃的很少,多是用来当礼物送人,自己做比买的要省钱。临近过年了也买不起什么别的东西,就用馓子送给亲戚朋友表达心意。也有些人会将馓子拿到集市上去贩卖,换点钱,购买其他年货。在农村,过年的馓子是必须要有的,大年初一早上起来泡馓子吃,美其名曰“喝钱串子”。

作为年节礼品,馓子在那年月里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大人提着馓子、领着孩子,步行走亲戚,因为路远,孩子会饿,就取一把馓子来给孩子吃。到了亲戚家吃饭时,如果准备的下酒菜不够了,亲戚就会将这些馓子弄碎添在盘子里凑合一下。都是“穷糊弄”,谁也不笑话谁。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馓子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更是退出了年节礼品行列,但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吃馓子。作为传统的食品,炸馓子这一手艺在民间尚未失传。有不少做得特别好的作坊,深受大家喜爱。比如我们滨湖镇这边就有一位苏师傅,做馓子一绝,已成了这一带的名牌。他做的馓子,条匀、色正、味香、酥脆、口感极佳。平日里就特别畅销,到了年节,不预订根本就买不到。即便是不作礼品,买些放在家里,年节时家里老人孩子多,随吃随取,方便又美味。可谓:聊起馓子话题长,年节犹闻馓子香。传统美食应当有,乡音乡情永不忘。

新闻推荐

春节假期各地推出多种线上“云游”及景区免费补贴活动 山东为“留鲁过年人”送文旅红包

□本报记者于新悦刘英疫情当前,全国多地发出倡议,倡导务工人员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非必要不返乡”,留在当地过年。连日...

滕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滕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