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可悯 王广超

滕州日报 2020-09-21 09:41 大字

大约2018年的夏天,我与几位朋友一起吃饭。酒足饭饱,大家一起去市古琴学会范景斌兄操琴处休憩。室内陈设古雅,琴声清越。志林兄乘兴挥毫,为朋友们题字。先因我之名写了幅“超然物外”。再悬笔问我更题何字。我略一思索,说那就写个“生民可悯”吧。志林兄一挥而就,签名押印。

当时是不知道为何要这几个字的。志林兄蔚然大家,难得赠字,我完全可以讨一些吉祥祝福或者勉励进取的字幅。后来几经反省,才发现是职业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想得明白了,不禁哑然失笑。

生民者,黎庶百姓也。可悯者,同情、共性、悲悯意也。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多数是和最底层的老百姓们打交道的。我知晓他们的生活之艰难与无奈,也明了他们的悲欢喜乐。他们任劳任怨,步步沉重,却很少怨天尤人。他们质朴善良,热诚待人,一句温暖话语就可以很满足了。我喜欢听他们那最地道的乡音讲述那些陈年往事,有的令人捧腹,有的催人泪目。曾记得有位老人给我说过某镇一个相亲的故事:那年月农村的女青年都喜欢有文化的人,而是否有文化就看你上衣胸袋里有没有揣钢笔。初中揣一支,高中了不得,要揣两支!并排在胸前,锃亮的笔帽闪闪发光。女青年一看,呦呵,肯定是文化人!相中了。定亲后男的把钢笔还给邻居男教师了。多年过去了,女青年变成了老太太,临终前还念念叨叨:老东西拿两根钢笔“拢”我一辈子啊……

但基于我的工作性质——在司法所常年调解矛盾纠纷,代理案子。我所接触的多数是伤楚,是痛苦,是无语凝噎,是嚎啕大哭。2016年秋,有个王姓的村民在浙江打工,上班路上被货车撞死。我代理该案,和其家人赶赴浙江处理。过程中,得知该村民非常刻苦,极为自律,因为要抚养两个孩子和赡养老父亲,还要还盖房子欠下的沉重债务。他妹夫一块在厂里打工,吃早点时问他:姐夫,你怎么吃包子越来越少了,我记得你原来吃好几个来。他笑笑说:你不懂了吧,慢慢减少饭量,肠子就饿细了,不用多吃也能饱了。在收拾他简陋的遗物时,我们看到他的笔记本,上写着一段话让在场的人瞬间湿了眼眶:争取把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100元以内。那时,这恐怕不够每天一碗面条的吧?虽然帮助遗属拿到了应得的赔偿,但这个我素未谋面的人,却让我常常想起,每怀郁郁。

人性的善良、自尊让我敬重、感佩。但有些人性的丑恶却令人愤怒以致悲哀。有位年轻就守寡的老太太,在独自把五个孩子养大成家之后,找了位老汉一起生活,感情很好。后来生病,又被开水烫伤,老汉无力支付治疗费用,到司法所求助。我数次登门到老太太几个孩子家里,要求他们承担起赡养责任,均被以“跟别人了就不是我家的人了”“俺自己还顾不过来来”等刺耳的话语拒绝。直到最后我发狠说:一、我提供法律援助,代理老人起诉你们五家;二、滕州台《法制传真》栏目上让你们露露脸!五家人碰头商议后,才答应接回去治疗。头天接走,次日下午老汉给我打电话:人殁了。慢性病多年,何至于突然离世?怪不得老太太被接走时死命揪着老汉的衣服不撒手呢!接走之后如何对待,恐怕是我不敢想象的!有些生命中的刺痛感,是给灵魂特别敏感的人准备的吗?

2014年我换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坚持去为这些百姓们做些什么。有人送来锦旗,有人送一包糖、一包瓜子、一盆花。这让我愈发觉得自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其意不外乎如是吧?

今年6月,我在召开一次听证会之前,特地发了个朋友圈:“以朝圣之心去对待工作,以中庸之心去持平衡断,以悲悯之心看视生民,以善良之心化争解忧。”算是给这四个字作一注解。有人说:人生的高度,不在于你明白了多少道理,而是你守住了多少底线。或许对我来说,“生民可悯”,既是信条,也是底线吧。

新闻推荐

关于封闭G3京台高速公路滕州收费站北京方向出入口的通告

根据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