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帅”在 我们心里才有底 大年初一带队驰援黄冈“小汤山”队长潘胜奇获第二季度“青岛好医生”

青岛晚报 2020-08-19 05:56 大字

好医生风采

他是危重症专业的资深专家,也是个朴实低调、不善言辞的山东爷们儿。作为青岛首批援鄂医疗队队

长,潘胜奇以大爱无言,“最美逆行”的背影,书写着医者大爱的使命担当。在第二季度“青岛好医生”名单中,市立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主任潘胜奇位列其中,实至名归。今年年初,青岛援鄂医疗队启程奔赴抗疫一线。一张登车照片记录下了打头阵的队长潘胜奇:身穿红色冲锋衣,背着双肩包、拎着行李箱走在最前面,他头发有些许花白,面对充满未知的新冠病毒,步伐最坚定,眼神没有丝毫犹豫。在驰援黄冈“小汤山”的日子里。这位55岁的重症医学科专家,果然不负众望,成为团队的主心骨,一次次挽救危重症患者于危难之中。

好医生档案

潘胜奇,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危重症专业25余年。对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对各种危重症及综合征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心肺脑复苏、休克的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治疗、严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亚低温冬眠治疗等。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专利1项。作为青岛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大年初一,他带领队员们紧急援驰黄冈疫区一线,奋战在狙击新冠病毒的最前线。

挺进大别山筹建黄冈“小汤山”

1月25日大年初一,潘胜奇作为青岛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带领医院7名医护人员编入山东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湖北黄冈。彼时的黄冈,疫情之重、防控救治之困顿,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刚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感觉这就像一个建筑工地。”潘胜奇回忆,医疗队抵达大别山的当晚,就接到紧急启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指令,当时很多医疗用品还在仓库,病房也不符合卫生标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改造成黄冈版“小汤山”医院,潘胜奇和队员们紧急筹备医疗设备和物资,调试经鼻高流量机、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高通量吸氧及心电动吸引测试供氧系统,清扫整饬院房,完成了“三区两通道”,即污染区、清洁区、废物处理区和医护人员进出通道、病人进出通道。1月28日,医疗队经过30多个小时的奋战,首先在四楼改造出了两个病区的感染隔离病房,开放床位100张,设置了重症床位12张,大别山医疗区域中心正式启动。

插管救病号不怕自己被感染

当时,山东救援队重症组有医生12名、护士48名,负责12张重症床位。医生分五组,潘胜奇任第三小组组长。55岁的他,在重症医学的岗位上奋战了20多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危急重症救治经验。随他出征的队员们直呼:有潘主任在,我们心里有底!潘胜奇所在的西区主要救治危重症患者,他们当中有消化道出血、白血病、气胸、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病情复杂多变,救治非常困难。

一次,一位70多岁肾衰合并感染的老人出现了呼吸衰竭。潘胜奇和滕州市人民医院专家于波一起为老人做了气管插管。即便应用了可视设备,但是插管过程中,医生距离患者最近的距离只有40厘米,随时有分泌物喷溅、被感染的可能。气管插管成功后,顺利连接呼吸机,老人的氧饱和度从最初的70%很快上升至90%,一个生命就这样绝处逢生。除了完成一线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潘胜奇作为专家组成员还先后前往黄梅、武穴、红安等三个县级医院指导防控工作。时常返回驻地时已是傍晚,次日凌晨又奔赴医院完成交班工作。

心疼队友硬汉也柔情

在同行的战友眼里,潘胜奇是温暖有爱的主心骨,是抗疫一线的排头兵,更是无微不至的老大哥。在黄冈的日子里,很多同事、好友和往日的患者及家属发来慰问和鼓励。大家纷纷向“老帅”致敬的同时,表示了“你去援助湖北,我来守护家乡”的决心。潘胜奇始终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鼓舞着队员们。唯独有一次,当他看到年轻队员脸上、耳后深深的压疮,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大家才看到这个铁骨铮铮的山东汉子,也有“脆弱”的一面。

潘胜奇与妻子时咏梅是市立医院出了名的模范夫妻。结婚近三十年来,夫妻二人既是同事,更是战友。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时咏梅是首批参战的护理人员,潘胜奇挑起家中的担子,支持妻子奋战一线。17年后,时咏梅送丈夫出征,职责转换,一切尽在不言中。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通讯员张瑄

新闻推荐

热天骑摩托出行当心排气管烫伤

本报讯(融媒体特约记者廖晗)近日,因天气炎热,滕州市各大医院每天都会接诊烧伤、烫伤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是因驾乘摩...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