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反哺,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滕州大宗村 富“口袋”又富“脑袋”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徐 琦
无论是村集体收入还是村民人均收入,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都是枣庄市当之无愧的“第一村”。
6月23日上午,记者随意走进一户门楣并不华丽的人家。
55岁的高玉忍因为女儿和外孙来了,提前请假下班回家做饭。
高玉忍在村办企业大宗集团物流公司上班,13年前,爱人因为车祸撞伤头部成为植物人,经过悉心治疗,现在情况好多了。
高玉忍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同在物流公司工作的妻子拿到了养老金,一月1300多元;自己工资一月4000多元;25岁的儿子高中毕业后进了大宗集团洗煤厂,一月收入3700多元。
“孩子喜欢车,上个月花10多万元买了一辆二手车。”高玉忍指着大门外一辆黑色轿车,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家现在银行里还有六位数存款,不光吃喝不愁,还想啥就能买啥。
高玉忍住的是村里统一建设的小康楼,院子里铺着大块的地砖,摆放着几盆花草。小康楼地上两层半,一、二楼住人,有300多平方米;上面半层是阁楼,存放杂物。
全自动洗衣机、液晶大电视……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这是中央空调。”高玉忍指着空调出风口告诉记者。
“论条件,城里也比不上俺大宗村,而且到处栽着花草树木,空气清新。村里仅广场就有3处,一早一晚逛逛,老少爷们一起跳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加深了感情。”他满脸含笑说。
在大宗村,村民享受很多福利待遇:天然气、水、暖免费使用,每人一个月30度电免费用。
像高玉忍一样,在大宗村,900多户3700多名村民过着比蜜甜的小康日子。村民杜厚勤说:“大家有班上,有房住,有钱花,有景看,生活别提多幸福了。”
去年,大宗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2000元。幸福的生活是大宗村党委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带领村民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干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大宗村依靠当地煤炭优势,积极兴办村办企业。村党委书记宗成乐认为,过去二三十年,大宗村走的是靠企业发展致富的路子,产业结构资源型依赖偏重、市场竞争比较优势降低、企业成长速度减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6年前,村党委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开展“二次创业”,及时转方式、调结构,上高科技项目,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记者采访时,碰见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宗成乐介绍,他们是来指导元宝枫深加工的。大宗集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元宝枫保健产品,现在已生产出元宝枫籽油、元宝枫茶、元宝枫挂面、元宝枫香皂。
目前,大宗集团共流转本村和周边村庄的2万亩土地种植元宝枫,计划以元宝枫产业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食品、保健品向药品、化妆品延伸。
今年以来,宗成乐先后4次去北京,与一些农业科学家洽谈合作,打算发展产量高、质量优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种粮,将大宗村打造成全国知名种粮生产基地,实现村集体支柱产业由制造业向生态健康产业转型。
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村集体富了,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村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960套小康楼;街道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见缝插针栽树种草,绿化率达到40%以上。为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村里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占地400亩的公园——宗泽园,成为村民和附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里成立了物业公司,组建了30多人的治安队、40多人的环卫队、20多人的绿化队,全天候为村民提供服务。
宗成乐对记者说,小康生活,不仅要让大伙“口袋”鼓起来,更要让“脑袋”富起来!
在大宗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村里出资建设的小学辐射周边村庄,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孩子上村办幼儿园全部免费,每月还补助50元生活费。大宗村设立了奖学金,本村学生考上本科,奖励8000至1万元;考上硕士,奖励2万元;考上博士,奖励5万元。潜移默化,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蔚成风气。截至目前,村里共培养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400余名。
在大宗村,老人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今年5月1日,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下,大宗村集体婚礼照常举行,4对新人按照古代婚礼流程行各种礼仪,向父母跪拜敬酒。据介绍,每年“五一”“十一”,大宗村都要举办集体婚礼,目前已举办了10多年。
每年“五一”和重阳节,村里都要为70岁以上的老人过节,送上蛋糕和新衣服,让老人们一起快快乐乐地吃大席、看大戏。
大宗村把孝心教育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力打造“中华孝心第一村”。宗成乐说:“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孝文化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只有大家都尽孝了,家庭才能和谐,村子才能和谐。”
新闻推荐
坚持政策引领 加强对外合作 完善队伍建设滕州市多措并举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甘甜)今年以来,滕州市紧紧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坚持以政策引领,推动混改和对外合作,加强队...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