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 枣庄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孝平
●从改革入手,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破解难点堵点,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以高品质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思维、集成思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筑牢转型发展基石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吹响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而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是转型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枣庄市紧紧围绕“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坚持“深化改革促转型”,纵深推进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四大领域改革,跑出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一年来,全市改革工作纵深推进、提速加力、亮点纷呈。
聚焦实体经济抓改革
赋予转型发展新动能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根深基牢才能枝繁叶茂。围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枣庄市坚持从改革入手,着力破解难点堵点,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枣庄市加快推进开发区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将枣庄高新区、滕州经济开发区、枣庄经济开发区3个开发区作为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1个开发区投资发展集团公司、4个社会化专业园区管理运营公司的“1+4”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经验做法列入全省开发区改革典型案例。扎实推进“亩产效益”评价试点改革,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新盘活土地2021亩。强化园区建设管理,峄城化工产业园、市中水处理剂产业园获批省级化工园区。
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从煤电、建材、粮油、水务、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入手,整合重组80家小散弱企业,组建完成交通发展、水利发展、国新粮油等7个产业集团,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区两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2019年省国资委先后两次在枣庄市召开现场会。盛隆化工“2+1”混改模式被纳入全省国企改革典型案例。
在全面深化协同创新改革方面,枣庄市持续加强与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积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共同体。浙大山东工研院11个研究中心全部入驻,孵化引进24家产业化公司;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和墨子科创园、中建材研究院枣庄基地、浙大国家大学枣庄科技园、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或建成运营。实施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项目20个,新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78个,全市90%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聚焦金融服务抓改革
释放转型发展新红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枣庄市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为转型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枣庄市努力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积极争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审批。创新“1中心+4平台”合作共赢发展模式,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已有15家金融机构入驻,45家企业实现平台注册应用,累计发布需求5.26亿元,完成放款4.41亿元。
在探索发展跨境金融上,枣庄市率先创建集“投资管理公司、境外产业金融工作站、政府股权投资基金”三位一体的“跨境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入选全省现代金融服务产业10个重大支撑性项目。目前,已在美国、德国等设立境外产业金融工作站6家。发起省内首支规模3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跨境创投母基金,基金群总规模已达253亿元。
枣庄市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高水平运作基础设施、鲁南投资、财金控股3家投资运营公司,高标准建设凤鸣基金小镇。筛选20家上市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训辅导,联泓新材料、丰源生物质进入上市程序,泰和水处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枣庄市第二家上市企业。
聚焦营商环境抓改革
注入转型发展新活力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枣庄市拿出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勇气,以流程再造为着力点,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真正以高品质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枣庄市已累计削减市级行政权力1072项,梳理市级“一次办好”事项983项,全程网办和在线申办率达99.2%。高标准建设了市民服务中心,市直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建立“群众找茬”“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推行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让审批再瘦身、流程再优化、效率再提升。滕州市实施项目建设“洽谈和选址、选址和规划、筹建和开工”三个同步工作机制,大大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山亭区政银合作开启“互联网+商事登记”新模式,实现一台自助终端机即可全部完成企业申报审批,企业设立登记进入“秒批”时代。
聚焦社会治理抓改革
增添转型发展新效能
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枣庄市坚持系统思维、集成思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筑牢转型发展的稳定基石。
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联动执法、群众满意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是枣庄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在这个机制下,全市各镇(街)均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区(市)8支执法机构队伍913人下沉基层,明确了7大类105项事项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厘清了区(市)、镇(街)职责边界。截至目前,累计“吹哨”1430余次,解决基层治理难题1210余件。
立足于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地,枣庄市坚持“纵向+横向”联动、“线上+线下”联调、“实体+奖补”联用,探索构建“三联”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体系,提升新时代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确保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该经验做法被中央政法委推广。
枣庄市公安部门还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服务新模式,得到有关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运用“互联网+”技术,全力打造以“云上户政、自助户政、枫桥户政”为载体的“智汇户政”新模式。峄城区“榴乡诉递”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得到省委政法委充分肯定。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触及的都是深层次矛盾,必须下大力气、用真功夫,动真碰硬推动改革落实。为此,枣庄市改革部门不断强化改革考核、深化改革督察、压实改革责任,以建立结果倒逼、过程倒推、责任倒查的“三倒机制”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新闻推荐
2019年12月30日,在姜屯镇颜楼村,种植户们正在精心管理花卉。眼下正是杜鹃、腊梅等花卉上市的季节,近年来,姜屯镇围绕花卉...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