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专注研究甲骨文14载 利用5年时间编撰“唐诗三百首”

枣庄晚报 2019-11-11 10:27 大字

晚报讯 (特约记者 金亮 摄影报道)“编撰‘唐诗三百首’是一个大工程,难度也非常大,因为有些文字笔画繁复,只要错一笔,整首诗都得重新开始,所以我练了很长时间才开始,从准备到结束我用了整整5年。‘唐诗三百首’共有317首唐诗,总计26700多字。”近日,家住滕州的退休老人王泽友一边向记者展示“唐诗三百首”一边说。

据了解,王泽友自幼爱好读书,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很好奇。1979年王泽友喜欢上了收藏,他发现很多古钱币上的时间和文字都不一样,于是他便在工作之余,将爱好重心偏移到了古文字的探索上了。

1995年,王泽友拜师国学大师安廷山,这让王泽友对中国传统文字的认识,又开启了一个新篇章。2005年,王泽友在安廷山老师的帮助下,开始研究甲骨文,并应邀参加2008年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亚洲书画交流展。

自从接触甲骨文, 王泽友一下子被这种拥有严密系统的文字深深吸引,令他不能自拔。为了写好甲骨文书法,王泽友老人深入了解甲骨文的特点和书写规则,十几年来,他把国内所有研究甲骨文的书籍几乎都翻了个遍,因为老人深知自己起步晚、起点低,记忆力也不比年轻时,要想学习和掌握甲骨文书法知识,只能下笨功夫,多花时间和精力,刻苦练习,磨砺探索。

2011年,王泽友开始书写“中国十圣”、“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2014年,王泽友经过老师安廷山的提示,有了用甲骨文来书写现唐诗的想法,就这样从准备到结束,用了整整5年,“唐诗三百首”才算完成。“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它更能让人触摸到中华文化之根源。用古文表现唐诗最难的地方是,古文中有很多字比较繁复,而每一首唐诗需要一次性完成,有些唐诗文字比较多,比如《琵琶行》、《长恨歌》等等,都有几百字,如果错一个字,整首诗都得重新开始,有的时候一首诗前前后后我用了几个月才完成。”王泽友说。

2019年8月,历时5年,“唐诗三百首”终于在王泽友手中完成,没过多久,王泽友又自费出版了《王泽友大篆书诗法帖》,里面详细记录了先秦文字版“唐诗三百首”。

链接: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1899年被认定为殷商文字,现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至今发现的甲骨有十万片以上,文字约四千五百个。其基本字形结构与后世汉字相一致,是汉字的较早书体。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社会》:“殷代相当原始,对于鬼神有深厚的信仰,逢事就卜兆问神,更将卜问所得,书刻在牛胛骨上或龟甲上,故称甲骨文。内容大概是祭事、田猎、风雨、战争、疾病之类。”

新闻推荐

滕州市公证处“亮旗树星”推进主题教育落地见效

本报讯(记者李卉)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公证处求实效、出实招,以“公证”为载体,聚焦主题主线,突出...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