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雨送短暂清凉 入秋尚需时日

滕州日报 2019-08-08 15:44 大字

本报讯(特约记者廖晗)近段时间连续出现降雨,闷热天气有所收敛。8月8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末伏夏尽,凉风渐至。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但是,真正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还要等一段时间,立秋后“秋老虎”可能会卷土重来。

前段时间,滕州市出现酷热难耐的“桑拿天”,白天夜晚一直持续“蒸烤”模式。随着近期连续出现的降雨,闷热天气有所收敛。最近几天,滕州市最高气温在32℃左右,整体感觉相对清凉。与去年立秋相比,今年立秋已属于“清凉型”,因为去年同期滕州市最高气温达到了36℃,是标准的“立秋不入秋,高温不愿走”。

据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但是,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的开始,按这个标准,进入秋季还需要一段时间,滕州市真正进入秋天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其实,立秋时间的早晚,与之后的天气没有太大关系,未来的天气会不会凉爽,主要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有关。”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说。

立秋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暑气仍存,天气不会马上凉爽起来。这一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外,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提起“贴秋膘”,主要是说市民要吃一些炖肉、红烧肉、酱肘子等肉类,补充苦夏造成的营养不足。其实,“贴秋膘”不能操之过急,进补宜淡补,应从合理饮食、注重养生、适度运动等方面做起。

立秋到,天气逐渐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市民。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因而要注意饮食起居,尤其是睡眠,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睡眠都要放在第一位。另外,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不要猛吹空调,乘凉时间不宜过长。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

从气候上来看,立秋风干物燥,温度也逐渐降低,一旦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咽喉炎。因此,年轻人要做好咽喉炎的预防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积极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过冷、过烫、油炸、腌制等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多吃些清热降火、润肺利咽的食物,如白萝卜、芝麻、猕猴桃等,以及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鱼、牛奶等。

新闻推荐

枣庄市政协调研组来滕调研 宗大全等参加

本报讯(记者甘甜)8月2日,枣庄市政协副主席艾百灵带领调研组一行11人来滕,开展农村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调研活动。市政协主席...

滕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滕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