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资源 控择校 调师资 促均衡滕州市“四则运算”做好解决大班额民生答卷
秋季新学期,市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迎来了一件大喜事——3200余名学生搬进了新校园,率先实现了45人的标准班额教学。“教室里终于不再人满为患了”,学生家长陈亚菲说,“政府出资建设新学校,孩子上学不再交培养费,学习空间更宽松了,我们要为政府的惠民实事‘点赞’!”
一直以来,大班额是学生之伤、教育之痛。针对城区中小学大班额“虚火不降”的实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局做好“加减乘除”,着力破解“人”“地”“钱”难题,多措并举为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瘦身”。
学位供给做“加法”、扩增量
由于历史欠账较大,滕州市城区中小学布局不合理,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且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愈加突出,化解任务相当艰巨。
再难也要逐步解决!从2016年起,市委、市政府将解决大班额问题列入重要民生实事,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确定了40处新、改、扩建学校清单。
在财政收支困难、用地指标严控的当前形势下,建一所学校谈何容易?为了解决建设资金,市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先后投入建设资金6亿元,在工商银行、国开行、邮储银行贷款5.3亿元。为了解决用地难题,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在高铁新区划拨土地800余亩,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整体搬迁,原址改建学校;投资2亿余元,把位于中心城区的卷烟厂搬迁到郊区,原址建设北关小学西校区;几年来,滕州市累计新增教育用地1600余亩。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所有项目均由县级领导、教育局班子成员、镇街党政领导“三级帮包”,将进度表张贴在办公室醒目位置,真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截至目前,滕州市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40处项目完工29处,竣工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1万个。今年,又有实小文化路校区、北辛街道通盛路学校、北郊小学、西关小学河阳路校区相继投入使用。
生源分流做“减法”、去存量
大班额问题始终与“择校热”共生相伴,控制违规择校、合理分流生源是关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招生工作,坚持超前谋划,科学统筹,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划定招生范围,调整优化招生区域,“一校一策”下达招生计划。
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以“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严禁择校的通知》,开展专项整治,严查违规行为。招生期间,教育局班子成员分组现场督导,严肃工作纪律,强化过程监管,坚决抵制一切不正之风。
与此同时,引导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挖掘办学潜力,千方百计扩大学位增量,并严格审批转学、休学等学籍异动办理,狠抓宣传教育和引导,逐步扭转部分家长认识偏见,通过多措并举促进了生源分布逐步趋于合理,热点学校班额明显下降。截至目前,滕州市全部消除了超大班额,大班额占比实现了近10年最大降幅。
教师配置做“乘法”、调流量
教室空间腾出来了,师资保障更要跟得上。
为解决大班额师资需求,滕州市加大新教师招考力度,2015年以来,累计招考补充新教师726人,调整系统内编制340名,设立教师临时周转专户编制400名,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
实施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从今年9月份开始,实现了城乡中小学教师工资统筹发放、编制统筹调配、专业技术岗位统筹设置,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深入开展“以城带乡、携手共建”行动,设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6个,成员学校达到59处。轮岗交流城乡教师1500余人,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2%。其中,农村初中学校交流富余教师833人,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356人,安排新招考的276名新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既满足了大班额学校师资需求,又促进了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有序流动。
统筹发展做“除法”、提质量
做强农村学校,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重要方面和关键举措。
滕州市教育部门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1.6亿元,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升级改造,累计建设校舍56.7万平方米,改造整修标准运动场地173处,筹资1.2亿元完善内部设施。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城乡结对、学校联盟、学区联校等办学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让广大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与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争取协调力度,加快学位扩容,优化资源配置,坚决打好解决大班额攻坚战,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努力书写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答卷!”市教育局局长刘金山如是说。
新闻推荐
深挖优势延伸链条做强特色经济 省领导来滕视察元宝枫产业 李健等陪同
本报讯(记者商铮)12月27日,省委原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老科协副会长、省老科协会长朱正昌来滕州市视察元宝...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