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 连通四方 —枣庄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综述

枣庄日报 2018-12-20 10:20 大字

宽阔繁忙的运河黄金水道枣临高速公路峄城南互通立交城乡公交使农村群众充分享受到公交的便捷和实惠BRT复元五路换乘站保持路面执法高压态势,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路产路权滕州市洪绪镇白龙湾村户户通工程S345新城至滕州段即将竣工通车(图为S345枣济线十字河大桥建设现场)

郝德艳 冯超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标志。上世纪八十年代,“要想富先修路”,形象地表述了人们对宽阔道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一代代枣庄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当枣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优势日益凸显。目前,一个涵盖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层次多样、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加速形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

公路网络日臻完善。1978年,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仅为960公里,晴雨通车里程仅557公里,其它路段晴通雨阻。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按照“交通必须先行”的方针,从“村村通”工程到“户户通”,始终是民生工程中的重点。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777.4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92.32公里,是1978年的9倍。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市驻地为中心,以1条国道主干线,3条国道、14条省道为主骨架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枣木高速东延、枣菏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新台高速公路、京台高速扩容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4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升通行能力。

铁路建设异军突起。随着京沪高速铁路枣庄段和枣临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枣庄市现有铁路总长达到344.3公里。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成为枣庄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交通动脉,在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转型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枣临铁路成为枣庄市直达日照港的便捷出海大通道,为枣庄市产品外销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

港航实力明显增强。1978年,京杭运河枣庄段通航里程43.5公里,为六级航道,年单向通过能力250万吨。如今,航道里程达108.4公里,43公里主航道为国家Ⅲ级航道标准,10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是交通运输部命名的“全国文明样板航道”。建有台儿庄一线、二线和万年闸三座国家Ⅱ级船闸。枣庄港现有滕州、薛城、峄城、台儿庄4个港区,目前正在建设万年闸复线船闸和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黄金水道”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航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2017年9月7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对枣庄民用机场选址进行了批复,同意将西集场址作为山东枣庄民用机场的推荐场址,标志着枣庄民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建成通航奠定了重要基础。枣庄机场建成后,枣庄市将实现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并存,枣庄作为山东的南大门和京沪交通大动脉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运输经济不断壮大。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道路、水路运输业迅猛发展,运输经济实力逐渐提高。截至2018年底,全市营业性机动车发展到4.65万辆,其中客车390辆、货车4.6万辆。现有道路客运企业7家,客运班线244条;公交企业13家,公交车2812辆;出租汽车客运企业18家,出租车1539辆;全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发展到8万余人。拥有各类运输船舶3500余艘,总运力350万载重吨。

提升运输服务品质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深化农村公路建设,打造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在建设完成“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村级道路网化工程、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和村居道路“户户通”工程等,特别是村居道路“户户通”工程,将农村公路向村居延伸,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截至2018年底,累计建设村居道路6306公里,占总计划里程的95.5%,有3203个自然村居实现户户通,占总自然村居数的92.3%,基本实现了自然村居道路“户户通”。“户户通”工程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交通为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一致肯定,也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深受农村群众欢迎和赞誉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大力发展快速公交BRT,实现枣庄同城化发展。自2010年开通运营第一条BRT线路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枣庄BRT”成功当选“中国道路运输领袖品牌”,成为全国11个当选品牌之一。已开通BRT主线5条、支线2条、专线1条,通车总里程已达148.5公里,实现了市辖区全面覆盖。随着薛城至滕州B6线的建成通车,BRT通车总里程将达200公里,实现市域全覆盖和互联互通,有力地推动了枣庄同城化发展。

坚持公交优先,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公交向镇村辐射延伸,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城乡公交的便利和实惠。截至2018年底,全市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线路已达103条,64个镇街、2254个行政村已全部开通城乡公交,城乡公交镇街通达率、行政村通达率均为100%,走在了全省前列。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充分体验到了城乡公交的便捷和实惠,为推进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以BRT快速公交为骨干、城区公交为主体、城际公交为补充、城乡公交为拓展的覆盖全域、衔接顺畅、换乘便捷、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坚持便民、利民、为民,着力提高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成立了交通咨询投诉中心,开通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答疑释惑,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架起了与群众密切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投入使用掌上公交APP等,推进交通一卡通。积极主动落实为民、便民、利民的各项具体措施,强化审批窗口建设,着力打造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文明服务的交通行业。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全行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打造了“让交通行业更文明、让人民群众更满意”的行业品牌,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强化行业治理能力 为交通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行业监管手段不断创新。持续开展客运、货运市场集中整治,突出“两客一危”和驾培、出租运输市场管理;集中开展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本质挂靠经营和运输介质不符整治行动;在全省率先对全市“两客一危”车辆全部安装了音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车辆运行动态音视频的实时监控。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以隐患排查整治为中心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了“企业自查自纠,区(市)交通运输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市公路、港航、运管、监察、农管、质监机构按规定的频次和比例开展专业检查,市局领导带队督导隐患整改,防止重复发生问题”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治超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交通、交警联合执法,联合执法人员24小时不间断执法,严守全市路网关键节点,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保持了路面执法高压态势,形成强大执法威慑;按照统一标准、严格卸货、强制拆解、警示教育、处罚记分、媒体报道等程序严查重罚违法行为,建立完善了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路产路权。

从用脚丈量,到抬腿上车,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枣庄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实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瓶颈”制约、供给不足到现在的基本适应、适度超前的发展跃升,有力地发挥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回首来路,激情满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枣庄交通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突出实干导向,将加快交通互联互通作为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交通发展的根本要求,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交通发展的关键所在,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创新转型持续发展、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再立新功。

新闻推荐

瞄准高质量发展 龙泉教育再出发 龙泉街道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讯(通讯员龙育)近年来,龙泉街道紧跟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加快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新的...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