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店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植树造林 推动绿色发展

滕州日报 2018-05-10 12:01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朱婷婷)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言万古诗”。5月3日,记者来到柴胡店镇,层峦叠峰的绿色冲击着眼球,让你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乡村道路两侧,绿色悠悠,伴随着长长的柏油马路蜿蜒伸向远方;房前屋后、宅旁院落,栽植的各种绿化树株竞相吐绿,伏地的花草,低矮的灌木,高大的乔木随时随地组合成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尽情地舒展身枝,让你畅游其中备感舒畅。

这“绿色的海洋”,是柴胡店镇大力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取得的成效。“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柴胡店镇党委书记赵博说,今年以来,柴胡店镇牢牢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围绕“绿满梨乡、花开村落”“一村一品”大绿化等活动,通过林业项目、社会化造林、工程造林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了统战部同心林、人大代表林、团市委青少年植树基地等植树活动,重点对凤凰谷景区、青龙绿道、村内村外等区域进行绿化美化。目前,已完成各类绿化面积8000余亩,栽植国槐、元宝枫等苗木100余万株,栽植梨树、核桃、苹果、葡萄等果木10万余株;41个村全部实施“一村一品”绿化,形成村庄花园化、道路景观化、平原森林化、山上全绿化的大绿化格局。

该镇按照“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建设理念,采取工程造林模式,严把规划关、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确保每一项造林工程建设成为质量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切实发挥效益。建立健全种管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林业建设重点工程一次成形、一次成景、一次成功,在重点工程建设上自我加压,提高标准,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精心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本土树种,搭配种植了红叶榆叶梅、碧桃、蔷薇等观赏树种,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目前,全镇累计造林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2%以上。

随后,记者来到柴胡店镇安后村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种有六至七棵葡萄树,一排排不锈钢葡萄架把大街小巷连成片,成为村里一道靓丽风景线。该村党支部书记钟士金感慨地说:“原来,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村级没有集体经济,群众收入来源单一。如今,我们村成立有机葡萄产销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制经营合作社,按照‘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由村集体统一引进种苗,统一搭建不锈钢葡萄架200多个,种植10余个品种、2000余株葡萄树,并且还举办葡萄采摘节,吸引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现在,村集体收入达到8万元,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安后村的生态发展让村民尝到了甜头,邻近的簸箕掌村则在“绿水青山”上做足文章,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来林业金凤凰,将村后680余亩荒山流转给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重点打造集林业种植、生态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林园区。柴胡店镇林业副站长任敬业告诉记者,仅荒山流转这一项,每年村集体收入就增加3万余元。目前,这个生态农业园区已经种植了优质核桃、苹果、梨、石榴等5万棵果树,再过段时间就可以开园迎客了,老百姓也将从“金山银山”中获得经济效益。

“保护不是终极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赵博告诉记者,为了真正让青山绿水变成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近年来,柴胡店镇不断加林业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核桃、梨树、葡萄等特色林业经济,积极培育15家林业合作社和9家林业企业,共建林果基地1.5万亩,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同时,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产业,打造高质量生态森林公园,实现生态资源到生态资本的转变。目前,该镇发展各类园林9个、面积达1.5万余亩,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举办咨询活动讲解参保政策

本报讯(记者田璐)近日,市人社局在北辛街道人社所举办了“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向社会公众深入解读全民参保政策,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知识,受到群众欢迎。此次活动以“全民参保”...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