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条回家的路,他走了45年,虽然艰辛,却有幸一路有人相助—— 暖心,时隔45年的团聚

淮河早报 2017-12-07 12:47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孙鸿 摄影报道)12月4日下午,走失45年、被好心人和派出所民警送到淮南市救助站的郝照永,在救助站和公安机关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戈镇辛绪村的家,回到家人身边。

眼前这名被亲人紧紧抱住的老人就是走失45年的老人郝照永,他今年已经87岁了,来迎接他回家的是他的女儿郝兰。看到父亲的郝兰难以抑制思念之情,现场紧紧抱住父亲,忍不住痛哭失声。

郝兰介绍,其父是在1972年走失的,距今已经有45年了。走失的前几个月时间,他们报过警,甚至家里的亲朋好友全员出动,四处打听寻找他的下落,但一直没有音讯。时间一长,大家都以为父亲早已不在人世了。郝照永老人是在老伴去世后伤心过度走失的,一直在各地流浪乞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罹患了老年痴呆,对家人、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已经记忆模糊,完全说不清楚了。这次老人被淮南救助站寻回,女儿郝兰十分高兴,她紧紧握着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手不愿松开,连声道谢,并送上了锦旗以表敬意。

救助站负责人告诉记者,郝照永老人是2017年6月被好心人发现,由潘集公安分局泥河派出所送入救助站的。半年来,市救助站一直没有放弃为老人寻亲找家。他们通过语音辨别、在媒体上推送信息、网络寻亲等多种方式进行查找。无奈线索太少,一直没能寻亲成功,所以老人在救助站一住就是半年时间。最近,在枣庄市当地救助站和公安部门的帮助下,通过信息核查对比等办法,费尽周折,终于帮郝照永老人找到了家人。在这之前,由于老人的山东口音,淮南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几乎找遍了大半个山东省。

救助站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目前站里还有很多像郝照永老人一样的流浪人员,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家的人,因此不管回家的路有多长,过程怎么艰难,救助站都希望通过各种努力,收留他们并帮他们找到家人。

图:父女团聚喜极而泣

新闻推荐

关爱计生特扶家庭

本报讯(记者廖凌云)11月21日下午,龙泉街道东淮社区计生干部来到辖区内11户计生特扶家庭中,为他们送上了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综合保障卡,详细讲解使用方法,把党和政府对特殊家庭的关爱传递到他们心中。...

滕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滕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