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项目不能“拍脑袋”,要多听听村民意见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张超
不久前,某市一村庄的玻璃栈道在群众的质疑声中“拔地而起”,本想借节庆火一把,可惜事与愿违,开业一个多月以来,游客寥寥,没有出现之前设想的游客如织的火爆场面。
项目前前后后投资了100多万元,不少村民担心照这样下去,成本不知要到哪天才能收回来。部分村干部也有些后悔,觉得当初投资新建这个项目之前缺少详尽调查,着实有些头脑发热,应该多听听村民意见。村干部说的是肺腑之言,如果当初多听听村民意见,结果可能不是这样。
当前,不少村干部看到别的村搞的项目好,不考虑本村实际情况,就盲目效仿,大手一挥就投资,可不知落入了“看上去很美”的陷阱。
一个村庄引进一个项目不是小事,投资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能否投得起,是否划得来,是否符合村情,项目上马后如何运营管理,这些都需要村干部事先多调查、谋划好。但到了决策环节,村干部就不能“拍脑袋”了,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多多听取村民的意见,共同决定村庄未来的发展走向。
不少人认为,“多听听村民意见”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难。因为人多嘴杂,意见很难达成统一,很多想干的事或者要干的事很可能拖下去,过了热乎劲,就这么不了了之了。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基层干部打心底认为,很多事情村民根本不懂,就算是跟他们说了,也是白说。
其实,这还是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只要想干事,干正确的事,就算是群众开始不同意,只要村干部一家一户地认真做工作,讲明白,群众还能不理解,理解了还能不支持!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要是为了村庄发展的项目,只要村干部怀着一颗公心办事,群众最终会支持的。
坚持一颗公心不容易,前段时间,枣庄市山亭区剪子山村要拍卖闲置近30年的老村委大院,这样的事,很多村过去是这样操作的:村“两委”干部跟有意向的村民坐下来,商量好价格,把合同一签就完事了。可剪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广永不这样想,他觉得“要当好村干部就得多到户家听听村民的意见”,前前后后一个月,他每天都进户收集意见,最终结合村民意见定规则,村委大院也拍出了好价钱。
“多听听村民意见”是村庄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着村干部心里有村民,事事以村民为先。农村事情繁杂,要想就一件事统一好大家意见,不是很容易。就是因为不容易,能做通群众工作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这样做,不仅能在发展项目中少走弯路,也能更好地凝聚起村庄发展合力。
新闻推荐
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来了!枣庄开打 需满足“完成2针次接种满6个月”硬性条件
本报枣庄10月14日讯(记者刘臣)“我昨天在我们小区业主群里看到可以接种第三针的消息后,今天忙完就过来了。”10...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