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科技创新,创新平台如何“创”

大众日报 2021-02-09 09:30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落地了!目前电致变色智能玻璃产业化的中试线正在调试运行,项目产业化后,不仅能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更可带动地方形成十亿级电致变色智能玻璃新产业集群。”近日,省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牵头建设单位中建材科创院院长张忠伦表示,电致变色智能玻璃是中国建材总院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产出的重要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现在,借助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一新型研发平台支撑,中建材科创院、中国建材总院、枣庄市市中区政府共同投资5000万元推动这一成果转化落地。

突破“卡脖子”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创新领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既要强化技术攻关,又要加速成果转化,二者顺畅衔接、“携手”破题才能使创新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社会进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聚力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求突破见实效,其中突出创新平台支撑是关键一环。

“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山东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抓好这项工作,我们要整体上把握‘总量控制、优化提升、动态调整、有进有出’的原则。”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尹承山说,创新创业共同体以拉动产业崛起为使命,可有效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众多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多链融合。山东正加快探索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努力构建“1+30+N”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形成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经济反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打造创新创业“山东样板”。“按照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的思路,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多方位对共同体给予政策、资金等重点支持。省财政对每个省级共同体建设期内给予最多5000万元支持,共同体按1:1匹配,主管部门给予相应配套资金。”尹承山表示。

省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是首批启动建设的五家省级共同体之一。张忠伦说,共同体通过“内生外引”,加快技术熟化、成果转化,目前已引入孵化项目4个,HDDR磁粉材料等10个项目正洽谈合作,海水淡化膜壳等2个产业项目正抓紧建设。

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和引导,研发机构也在主动改革创新、破除藩篱。2020年,省农科院联合31个县市区人民政府、65家农业龙头企业以及15家协会组织、地方单位等,建成75处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创新受到了各地欢迎。“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攻关,让企业出题目,研发团队来解答,可实现创新链真正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确保科技产出的实用性,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应用‘两张皮’的问题。”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杨英阁建议,布局新型研发平台要更加注重扎根生产主战场,以问题和市场为导向,建设成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和促进人才引进培养的主阵地,从研发项目立项、人才引进政策、平台建设提升等方面加大对一线新型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

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人才强有力支撑。张忠伦建议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青年人才补贴政策,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推动成果转化更快更好地发展。

新闻推荐

南宁疾控中心全面排查涉疫奶枣

本报南宁讯(记者/乔晓莹)近日,山东枣庄一企业的部分奶枣产品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并销往广西等25个省份。自2月1日南宁市疾控...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