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市,“十四五”枣庄制造业往哪儿走? 力推智能制造,塑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大众日报 2020-12-25 09:33 大字

展望 “十四五”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12月11日,中共枣庄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枣庄市委关于制定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关于“十四五”时期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建议》提出: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积极融入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快塑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

枣庄市委书记李峰认为,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产业兴则枣庄兴,产业强则枣庄强。近年来,枣庄市牢牢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挺起了枣庄发展的坚实脊梁。对标中央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委明确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结合枣庄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建议》对枣庄市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了调整,提出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6”就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3”就是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和特色文化旅游业。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十四五”时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优化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考虑。像新材料,除了光纤产业正向着构建全光网产业链迈进外,正凯新材料、正威华能新材料和北玻院复合材料等项目正在加速成长,新材料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像新能源,枣庄市已初步建成国内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构建了完整产业链,同时也在探索培育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抽水蓄能发电等,新能源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像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枣庄市还引进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建材科创新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带来了硅基辐射探测器和生物识别芯片等相关产业,都是引领支撑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像新增的“3”涵盖了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是聚焦资源禀赋、基于比较优势而确定的特色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上述这些产业在枣庄具有良好的基础,也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要持续用力、做大做强,构筑起枣庄发展的硬支撑。

智能制造是方向、是大势

李峰说,对枣庄而言,抓产业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制造业,抓制造业必须抓智能制造,这是方向、是大势,是未来发展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后劲。今年枣庄市委提出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现在看,不仅打造了一批智能工厂,还集聚了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被纳入省“雁阵型”集群,智能制造正在加速成为枣庄产业新亮点。既然走对了路子,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此,《建议》提出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的发展定位,延续了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政策导向。下一步,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导先进制造业落地智能化项目,推动传统制造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制造业强势崛起助推现代化强市建设。

作为老工业基地,枣庄制造业基础比较深厚。今年年初,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成规模”的目标。提出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5G技术应用力度,推动全市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努力在制造业强省行动中走在前列。

三年发展规划推进智能制造战略

在推进实施智能制造战略路径时,枣庄高质量编制了三年发展规划。一方面,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向智能制造项目倾斜。围绕市里确定的高端装备、高端化工、锂电、光纤、大数据和医养健康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不遗余力地把产业前沿项目招进来,把产业领军人才引进来,把创新创业平台搭起来,强链补链,打造更多“黑灯工厂”、无人车间和数字园区,推动枣庄制造向枣庄智造转变。人们欣喜地看到,交大智邦和启迪亚都等一批智能工厂加速落地,韦地科技、一唯研发和金顺怡等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加速聚集,一大批高端化智能化的黑灯工厂、无人车间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总投资50亿元的山东鑫迪家居装饰有限公司“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2020年9月竣工投产。该项目引进德国豪迈工业4.0智能生产线,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家居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千项技改和千企提质“双千”工程,推动煤电、建材、纺织、造纸和食品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截至10月份,“双千”工程技改项目入库626个,总投资749.6亿元。市里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开展“双千”工程,将技术改造设备奖补比例提高至10%,将技改项目贷款贴息比例提高至50%,将“零增地”技改项目奖补比例提高至12%,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打造枣庄工业“升级版”。

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也是枣庄首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企业通过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综合集成平台建设、建立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搭建完整的产品设计数据与生产制造信息紧密集成、协同管理系统等方式,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生产效率提高26%,运营成本降低24%,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泰和公司实施水处理剂智能制造,有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单套设备产能提高了4倍,单套装置年产能由几百吨跃升至数万吨,净利润率由2017年的9%提升至如今的15%。

技改让传统产业也迸发出新活力。今年受疫情影响,纺织行业整体市场萎缩,但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功能性纱线订单却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主任王延永表示,这得益于他们的“多品种小批量”这种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多品种小批量”的接单模式让“正凯”接到了订单,但生产车间出错的几率也相应增加。“车间里面有几十个品种在生产。那么多物料,送错一桶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质量事故,经济损失大的话可能要上百万元。”“正凯”一分厂厂长何胜军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正凯”上马了国内首个条桶智能追溯系统。通过安装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和智能芯片,实现工装器具的产品信息互联。“正凯”信息部部长申德龙介绍:“我们每一个条桶都有唯一的身份证信息,通过我们的白盒可识别它的身份证信息。如果当前上机物料相符的话就会亮绿灯,不符的话就会亮红灯。”

新闻推荐

前11月,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58.96亿元 枣庄跻身全国住房公积金综合发展“50强”

本报枣庄12月24日讯(记者秦政)24日,枣庄市召开优化营商坏境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情况新闻发布会。枣庄市住房...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