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土陶的张胜付
出窑时,张胜付对每一件土陶制品都要认真查看,希望它们个个成器。踩泥是制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陈德才(左)学得很认真。土陶制品的壁厚和重量是体现制作工艺的重要标准,拉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张胜付都是一气呵成。张胜付的妻子是他至今不放弃制陶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一有时间张胜付(右)就和徒弟陈德才一起交流土陶制作的经验。有了徒弟陈德才(左二)的帮助,张胜付的土陶产品越来越丰富。小孙子是张胜付制陶故事的忠实听众。我在基层
□记者 李勇 通讯员 吉喆 报道
尚岩土陶是一种传统手工制陶技艺。
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尚岩村67岁的张胜付是为数不多的掌握这种制陶技艺的民间工匠。
张胜付祖上从外地逃荒至尚岩村,发现这里的土质是土陶制品的理想原料,有制陶技术的先辈便在村里定居,重操旧业,制作土陶的技艺代代相传。鼎盛时期,尚岩村土陶作坊有30多家,成为当地人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
张胜付从14岁开始学做土陶,技艺精进,是当地有名的制陶工匠,并被列为枣庄市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尚岩土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胜付制作的土陶产品有酒缸、菜缸、水缸、盆、碗、茶具等100多种生活器皿。土陶的生产环节比较复杂,使用的主要工具有托盘、泥条板、切刀、打板、风葫芦、摔泥铲、钎子、擦子、转轮等10多种。工艺上则有备料、踩泥、揉泥、拉坯、晾晒、烧制等20多道工序,全部需要手工操作。
尚岩土陶壁薄体轻,造型古朴,透气性强,全部利用植物秸秆烧制,烧制时温度要控制在800℃左右。掌握火候是窑工的绝活,窑温太高、太低都容易出残品。一炉窑要烧24小时,装进去是土色的陶坯,出窑时则变成了陶红色的产品。因此,有人把这一操作称为“火的艺术”。
产业的更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古老的土陶生活物品逐渐被代替。尚岩土陶作坊如今只剩张胜付那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窑“孤零零”地耸立在那里。张胜付清楚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但他不想让老辈传下来的手艺断送在自己手里。
2018年4月,张胜付结识了酷爱雕塑艺术的美术教师陈德才。46岁的陈老师被张胜付的执着和土陶产品的特色深深吸引,张胜付则被陈老师对土陶的热情感染,两人一拍即合,决意联手创新。
陈德才“恋旧”但不“守旧”。他征得张胜付的同意,在完整保留土陶手工制作工序及传统艺术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既保存尚岩土陶原始韵味,又蕴涵时代工艺美感,土陶制品也由过去单一的生产生活器皿开始多样化制作人像、花鸟等土陶雕塑品,把尚岩土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产业。他们希望共同努力,让这一古老技艺永不失传。
新闻推荐
为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及时兑现,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枣庄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充分发挥执行职能...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