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共资源共享“升级版”振兴乡村产业 峄城乡村变美变富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赵 峰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11月上旬,记者在枣庄市峄城区采访时了解到,随着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的深化,农村的活力愈发被激活,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力越来越强。
据介绍,2019年,全区通过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公共资源16万亩,清理不规范合同2192份,调整不胜任村党支部书记56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83.86万元,侵占公共资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平正义得到彰显,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号召力、凝聚力显著提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断增强。
古邵镇程庄村,胜利渠穿村而过,两岸过去被少数人长期霸占并修建养殖场,既侵占集体利益,又污染环境。峄城区开展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后,程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积极带头清理整治胜利渠两岸违法建筑,在清理出来的土地上建成了胜利渠教育培训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通过整治,村庄环境美了,党员干部威信高了,群众的心气也顺了。
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未有穷期。今年,峄城区聚焦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积极打造公共资源共享“升级版”,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如何升级?峄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明国告诉记者,围绕闲散土地利用、工业用地盘活、规模土地流转等14大类型确定了49个升级项目,通过盘活工业土地、招引适宜项目、调整产业结构,破解土地资源“闲置”“碎片”等问题,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特色化、土地流转规模化、集体增收持续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截至目前,通过公共资源共享升级,全区共盘活闲置工业用地1473亩,招引项目27个,规范发包荒山、机动地3.5万亩,发展特色种养加项目21个,截至8月份,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1318万元。
阴平镇东金庄村盘活废弃小学土地8.3亩,投资840余万元建设生物有机肥二期生产项目,新建1000吨蔬菜储存恒温库、高标准大棚15个、休闲观光采摘园4000平方米,打造集有机蔬菜种植、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生物肥生产、仓储冷链物流、观光体验采摘闭环发展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7万元。
古邵镇古西社区通过土地整理,整合村内废弃闲置土地50亩,引进投资500余万元的服饰加工项目,每年土地租金为该村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吸收150名社区居民就业,实现了集体和村民双重增收。
“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就好比一条渔网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等都穿起来了,不仅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产业立起来,也让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
谈到资源共享行动,枣庄市委副书记、峄城区委书记于玉认为:“让城乡更美丽,让家园更美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乡愁,就是门前的老树、村边的池塘、田间的蛙声,这也是老百姓对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感受和最朴素的愿望。然而,近年来这些场景逐渐离我们远去,这里有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有缺少自觉维护、肆意侵占破坏的原因,更有公权力缺位的原因。随着共享行动的深入推进,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得到整治,村中古树、村边河流得到保护,村级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修复。”
村内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私栽乱种以及房前屋后的畜禽圈舍、露天厕所,是制约村庄环境提质的顽疾。峄城区将公共资源共享同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相结合,在资源清理的基础上,提升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加宽村内道路,铺设污水管网,实施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五化”工程,改善优化了群众居住环境。
2019年以来,全区借助公共资源共享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有128个村庄,总投资8200万元,硬化道路9.54万米,安装路灯3270盏,打造榴园镇、阴平镇、吴林街道精品乡村旅游路线3条,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底阁镇徐庄村过去由于管理不到位,村内的坑塘、河沟边堆满了垃圾。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开展以来,村里借助美丽宜居乡村等建设资金,对坑塘河沟进行整治,收归集体后,建设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村级健身广场。
地处万亩榴园的榴园镇融入文化特色,在“气质内涵”上升级。他们在公共空间治理方面,既注重“颜值”,更注重“气质”,从整洁美观向文化魅力升级,将石榴文化、三近(贾三近)文化、匡衡文化等融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王府山村,围绕“榴恋王府山”主题,利用清理出的公共空间,打造文化主题街区,改造闲置小院,植入石榴业态,赋予文化意蕴,展示榴园风情;在贾泉村,深入挖掘三近文化,保护好三近书院、石屋山泉、督堂府石狮子,建设三近学堂、三近广场,让贾泉村“颜值”“气质”相得益彰。
新闻推荐
近日,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