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山亭区推行“一户一田”改革 “化零为整”后方便机械化作业,提升效率和效益
“化零为整”后柳泉村对村里的水利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修缮。11月7日,立冬节气的鲁南丘陵地,冷空气如期而至。
“今年又是大丰收!”望着山坡下那片土地,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柳泉村村民侯钦锋对明年的丰收充满着期望。让老侯高兴的不仅仅是今年的丰收,还有村里的“一户一田”改革——原先家里分散在9处的12亩土地,如今变成了一块田,耕种、管理、收割都可以机械化作业,效率与效益都得到明显改善。
群众自发进行“化零为整”
“一家几块田,大型机械作业难;地块小,地界大,种植管理费用高;不好种,纠纷多,农忙时节头就大……”这是侯钦锋对改革前农村土地状况的形象概括——二轮延包后,柳泉村把田地按照地力的不同等级分到每家每户,一家几块田甚至十几块田,面积从几分到几亩不等,形成了农户承包地好田坏田家家有的“细碎化”局面,土地零散、不利于规模经营成为农户面临的“大难题”。
2018年7月,枣庄市山亭区被列入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苦于土地零散、自己种地与土地流转都很困难的柳泉村村民认为时机成熟,就自发地商议如何化零为整,琢磨着如何实现“一户一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村民民主商议,制定方案,然后规划7个村民小组内的沟、路、渠、桥、涵、闸等基础设施,保证公平公正。按照人均0.5亩耕地,村民以抽签方式决定地块归属。在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对整块大田依序进行二次分配,345户农民一户只分一块地,基本做到了“一户一块田”。
过去的9块田集中成一块后,带来的变化很明显。侯钦锋算了一笔账,过去收获的时候,9块田将近6天才能完工,现在3个多小时就能完工,一季下来要省700元。而据当地农业部门测算,实行“一户一田”后,农户收割、耕种、灌溉等环节所费成本和工时大幅减少,基本实现了全机械化操作,保守估计每年每亩节省成本60元以上,亩均增收110元以上,实现了减负增收。
柳泉村党支部书记侯钦林介绍,经此改革后,村里地块减少近90%,地邻大量减少,相应纠纷也大幅度下降,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还增加了360多亩土地,为土地的流转打下了基础。
“一户一田”试点不断扩大
“一户一田”改革,改变了山区过去零散耕种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农户家庭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店子镇党委书记赵传甲这样解读农民群众的自发改革。
对于农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山亭区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为“一户一田”改革保驾护航。山亭区农业农村局专门出台指导意见,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坚持“四个原则”(村民自愿、土地不减少、重新分配、参与补贴)的基础上,确定通过了“试点先行,群众自愿,稳步推进”的工作机制,成熟一个村推进一个村,加快山亭区土地开发整理调整步伐。
“一户一田”不仅提高了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升了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难题。在此后半年时间里,柳泉村对村南部的荒滩、荒地、杨树林进行集中开发,实施湿地垫土、土地连片、挖渠排水的连片治理。
在新开发的土地上,柳泉村成立了3个合作社,种植了黄桃、油桃、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合作社严格按照“五统一”(耕、种、管、收、储管理体系)的模式,培育了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专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2019年,柳泉村3个合作社为打工的村民发放了30多万元的工资,为合作社社员每股分红50元。
符合实际的改革与明确的政策导向,让“一户一田”改革从柳泉村扩大到全区试点。作为试点的店子镇、徐庄镇、北庄镇等4个乡镇16个村,“一户一田”总面积已由2018年的1541亩扩大到1.78万亩。山亭区的下一个目标,是把这一可复制模式,在全区所有行政村陆续推开。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超
通讯员孙海锋杨和山
新闻推荐
1284.72亿!全市前三季度GDP数据出炉 市场消费逐步回暖,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本报枣庄11月12日讯(见习记者薛新科)11月11日上午,枣庄市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会展中心二楼新...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