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就是他的命” 枣庄76岁老汉养蜂40余载

齐鲁晚报 2020-06-12 05:11 大字

本报枣庄6月11日讯(记者刘臣)一处不大的场地,整整齐齐地摆放着70余台装满蜜蜂的箱子,伴随着这些勤劳的“精灵”,空气中散发着阵阵蜂蜜的香甜。近日,记者跟随枣庄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进了位于枣庄峄城区上刘庄村的允同养蜂场,一同见到了这位“第一养蜂人”。

允同养蜂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蜂场却已经走过了40余载春秋。在蜂场里,记者见到了它的主人——今年已76岁的郭允同。养蜂这个行业,郭允同是在1975年左右开始接触的,起初也没有想要以此为生,后来因为家中的经济压力,才跟着南方的师傅学起了养蜂技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我又是老大,还有三个需要照顾的亲弟弟。一大家人都需要吃饭,那时候没钱怎么过?”为了改善贫穷的生活状态,郭允同在远离家乡奔赴外地学习养蜂技术一年后,又回到家乡枣庄,正式开启了他的养蜂生涯。

在外行人看来,养蜂人的工作应该很“清闲”,无非是放出蜜蜂,收回蜜蜂,再把蜂蜜从蜂房割下来就好了。但在郭允同看来,要想搞好这行,养蜂人得和蜜蜂一样勤快才行。“我20多年没有在家过年了,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带着蜜蜂在四川采集花粉。”郭允同说山乡花开,正是养蜂人追花逐蜜忙的时节,养蜂人是带着蜜蜂追着不同花期跑的。

在郭允同的心里,养蜂是他维生的手艺,蜜蜂就是他的命。“有次我带着蜜蜂在外地追花,突然就遇到了大风大雨,一夜间花朵都被风雨打落。蜜蜂采不了蜜,当时身上去下一个采集地的路费都没有,只能把蜂箱在当地寄存,我自己一个人回枣庄借到钱又折了回去。”就这样500公里一站,郭允同从云南、四川再到内蒙古,在外跑了20多年,直到2001年左右郭允同才结束了他的奔波生活。

蜂箱最多时候达到了150箱,两天摇一次蜂蜜,一次能出1000斤蜂蜜......像所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人一样,郭允同凭借着养蜂技术,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也带领着家人一同加入了养蜂行业中来。“上个世纪80年代鸡蛋才几分钱的时候,一斤蜂蜜都能卖到9毛7一斤,我是那个时候枣庄少有的‘万元户’!”郭允同回忆过往,自豪地说。

如今养蜂40多年的郭允同因养蜂“便利”,有常喝蜂蜜水的习惯,使得他快到耄耋之年仍面色红润,身体非常硬朗。“我现在很满足、也很幸福,东奔西走养了这么多年蜜蜂,不仅眼界开阔,身体也好,越活越年轻!”郭允同说道。

新闻推荐

山亭区国资国企人才队伍建设不走寻常路

□记者张环泽通讯员韩东伟报道本报枣庄讯6月3日,记者在枣庄市山亭区国资中心采访时了解到,今年区委、区政府强力推进国...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