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湖加入同盟会后,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1911年5月,张锦湖亲赴澳门,与孙中山共商江淮流域国民革命之大计。在张锦湖耐心调解下,各路革命军联合成立江

大众日报 2019-09-21 11:11 大字

张锦湖像■名流影像□本报记者卢昱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孙浩

在枣庄山亭区的翼云山上,有一处石头部落。石垒墙壁、石铺屋顶,奇形怪状、大小各异的石头依地势而垒砌,像一件件规矩整齐的建筑作品,矗立在半山腰。

在这石头部落中,有一处张锦湖纪念馆,步入其中,细细浏览,当年从翼云山下走出的青帮大佬张锦湖的人生轨迹逐渐清晰。

“张大局”行侠仗义

张锦湖(1865年-1944年),字仁奎,滕县沈庄村(今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沈庄)人。据现存的《张氏族谱》载,张锦湖的高祖张廷献在清初由滕东荒沟村迁居北面的张山湾村。在今张山湾仍有他的祖居遗址,石房子在讲述着山区农民的艰辛。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张锦湖的父亲张海兰携家迁居沈庄村。

张锦湖出生时,正值清政府衰败的年代。因战事频仍,天灾迭至,社会极不稳定。张锦湖的几个舅爷爷为保境安民,除自己建起高墙大院,四角构筑炮楼之外,还依山傍沟在沈庄的上下两庄建寨自保,组织团练,当时沈庄的尚武精神蔚然成风。

张锦湖居住的“稍门里”南柴院,地处上沈庄寨子的西稍门南侧,这里是团练活动的中心场所。幼年的张锦湖,耳闻目染,自小受到习武之风的熏陶,且因天资聪颖深得衙门捕快沈君的赏识,于是将其祖传单刀绝技破例传授给他,及至弱冠,已是滕东武界巨擘。

1883年年初,张锦湖的妻子王氏生下一女。因王氏缺乏哺养经验,幼婴窒息夭折,致使王氏思女成疯。张锦湖深感在家无法发展,恰值好友张飞约他去江苏海门当兵,因举家反对此行,他不得不于农历二月初二深夜携铡刀一把出走。

张锦湖徒步走到台儿庄,因无钱乘船,不得不在此盘桓。后结识马凤山,并在他的帮助下,在一南下货船上当装卸帮手,随船南下。一路走走停停,装装卸卸,迁延月余才到扬州。因一路风餐露宿,加之装卸劳累,在行船期间张锦湖便得了伤寒病。下船后,住在破庙中,得一老妇人相助,给他喂药喂饭,病愈后在江苏清江参加军队。

在军营中,张锦湖以勇武闻名。21岁时,他为了营救同伍,在群殴中伤人,离开江苏,前往安徽,投奔芜湖水师营。这一待,就是十几年。

到了1900年,35岁的张锦湖投奔长江中下游著名盐枭徐宝山。当时,镇江、扬州口岸早已是徐宝山的地盘,而长江流域,上自芜湖下抵江阴等城市,千余里也都是他的领域,船只多达七百多,弟兄上万。

作为一个盐匪,徐宝山也随时关注政治变幻。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徐宝山认为光绪帝受慈禧太后凌辱,不愿坐视,派心腹到香港与康有为联系,企图联合对付慈禧。1900年,徐宝山发函指责江苏巡抚鹿传霖“坐视荣禄等窥窃神器……而囚我圣皇”,他决定“秋间整我六师,会师江淮,取道北上,以清君侧”。

徐宝山作为江湖中人,光绪帝不太可能发诏向他求助。不过这个告示还是引起清廷极大恐慌。此外,张謇等绅商很担心兵乱,而力劝政府招安。清廷密令剪灭徐党,同时许以功名富贵。软硬兼施下,徐宝山不再坚定挽救“圣皇”,提出免罪赏官等条件。条件全部获准,两江总督刘坤一将两淮缉私营交给他,徐宝山由盐贩子摇身成为朝廷命官。归顺之后,徐宝山对朝廷可谓全心全意,成为地方治安有力工具。他严明纪律,凡是奸淫抢劫者一律枪毙,对朝廷交给的剿匪任务,不管是谁,绝对完成。

张锦湖在这个大背景下,进入清廷的行伍中,凭借出众的武艺,屡立战功,被徐宝山提升为队长。当时,青帮“礼”字辈、扬州人朱奉先开堂收徒。在朋友引荐下,张锦湖入拜朱奉先为师,排“大”字辈,宗名“张大局”。当时,青帮按“圆明行理,大通悟觉”的顺序排辈。“大”和“通”,分别是第22辈和23辈。后来上海滩的青帮大佬黄金荣和张啸林是“通”字辈,杜月笙是“悟”字辈。由此可见,张锦湖在青帮内的地位。

张锦湖在朱奉先门下学习到不少社会知识,对民生疾苦有着更为真切的了解,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们深感同情。此后,张锦湖更行侠仗义,以刀会友,交结了众多的江湖义士。一时声名鹊起,深孚众望,被誉为江淮“三把半单刀”之第一刀。

1906年,张锦湖在镇江通过安徽人柏文蔚介绍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阵营中的一员。柏文蔚曾与陈独秀等人秘密建立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其主要任务是发动青年学生及清军内的中下级军士,暗杀清廷军政要员。1905年冬,柏文蔚率领南京岳王分会全体会员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十万甲兵困金陵”

加入同盟会后,张锦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在革命阵营内部、军旅和民间都有很高的威望,其影响力也为孙中山先生所重视。1911年5月,张锦湖接受孙中山之约,亲赴澳门,与孙中山共商江淮流域国民革命之大计。会谈结束后,张锦湖携带孙中山手谕,回到军营,进一步联络各地志士豪杰,认真细致地策动驻守江淮各地新军和巡防营等,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拥护国民革命。张锦湖所在的部队正驻守镇江。在他的策动下,于11月7日宣布起义,成立了镇江军政府,并推举营长林述庆为都督。同时,张锦湖又耐心地调解当时的革命军首领徐绍桢、徐宝山和林述庆之间的个人恩怨,使他们摒弃前嫌,联合各地力量,成立江浙联军,准备一举攻占南京。

攻打南京是一场大战役,各方面安排都很周密。根据分工,张锦湖利用自己在帮会、社团等组织中的影响,联络苏中军事武装,筹集军需粮草;以协调员的身份与同盟会领导的军队取得联系,让他们协助攻打南京。11月中旬,江浙联军会集镇江,由徐绍桢任总司令,张锦湖率领第一军,参加南京攻坚战。

1911年11月15日,江浙联军完成了对南京的战略包围。张锦湖所率第一军,负责攻打天保城。他将部队分为三路:一路专门负责运输,昼夜兼程将砖块运至城下,并用红绫布覆盖起来,以充粮草蒙蔽敌人;一路专门修造工事,架设帐篷,摆出一副长期作战、务必攻克城池的架势;自己则亲率一路军队,白天集结于城下,夜晚撤回,连续七日,迷惑敌人。

同时,张锦湖又通过帮会的关系,联系驻守狮子山的炮兵,让他们相机行事,里应外合。他派人到城内张贴告示:“十万甲兵困金陵,虎闯马营如履平。提督纵有三头六臂,难逃指日覆灭命。”以此动摇城内的军心。守城官兵的士气大受影响,厌战情绪蔓延,战斗力明显下降。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张锦湖杰出的军事才能。11月22日,江浙联军向南京城发动猛攻。江苏巡抚张勋的军队最终败退。11月30日,雨花台被革命军攻占,张勋狼狈逃到了徐州。

1911年12月2日,革命军进入南京,这对当时的革命形势有巨大的作用。孙中山先生回国后,领导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决定定都南京。这就充分体现了南京的地位以及江浙联军攻克南京的重要意义。

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根据张锦湖对革命的贡献和在攻克南京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任命其为陆军第八旅中将旅长,镇守军事重地扬州。

1917年8月14日,因通海镇守使管云臣奉调北上,另有差委;张仁奎奉命率第七十六混成旅驻防南通,并兼署通海镇守使。此时,恰逢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南通发展工业,兴办教育。作为地方官,张锦湖在各方面都给予张謇全力帮助,两人私交甚好。他在南通驻防十年之久,保境安民,励精图治,积极襄助张謇发展民族实业,实施“棉铁政策”,使南通地区出现“闾里富庶,人庆升平”的偏安局面,成为中国近代实业发展的典范。

1924年,张锦湖59岁生日时,南通各界为其立纪寿碑,碑文为张謇书丹,张謇三弟张察撰文,褒扬张锦湖政绩,并将纪寿碑立在南通天生港要口,以示纪念。张謇赠以“江淮知名,濠州旧望;闯井刻石,长孙生平”的嘉联,并亲往贺寿。

1926年8月24日,张謇逝世,这使处在南方革命党与北洋派系政治漩涡中的张锦湖一度处于极度的渺茫之中。张锦湖在恭挽张謇的挽联中深表:“卅年事业岂徒文史过人,忆自惜状头,惟有先生当首屈;十载追随不以武夫视我,问从今报德,只应诸子共心丧。”挽联充分表达了张锦湖对老师的敬仰、爱戴之情,其失去老师、挚友的悲痛心情溢于言表。

“恨吾年老,不能起而杀贼”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总司令蒋介石聘请张锦湖作军事顾问。1927年,张锦湖以年老请求退休,得到批准,并特批他为国民政府高等顾问。

退休后,张锦湖寄居上海。尽管有着优厚的待遇,住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里,但他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山东故乡大灾,他捐款捐物,资助乡里,赈济滕东百姓。1932年,张锦湖捐款二千元重修位于家乡的翼云山庙宇20余间,修盘山路3华里。1936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煽动“华北分治”。张锦湖以个人身份到河北、山东等地,劝说故友同僚,让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统一为上,维护民族团结,一致对外,得到了抗日爱国人士的赞誉。

抗战爆发后,张锦湖不忘为民族解放大业尽心献力,毫不畏惧日军的恐吓、威慑,利用自己居住在法租界的有利条件,保护了许多抗日爱国志士。1943年,华北多地大旱,张锦湖等在山东会馆内成立“鲁省急赈委员会”,将募集到的资金和自己捐助的善款共224万元,寄给世界红十字会济南分会,以救济灾民。可以说,扶贫济困、行善乐施,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上海,张锦湖见证了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见证了个别徒弟和一些徒孙沦为汉奸的过程,这让他非常痛心。可让他更为痛心和感到愤怒的是,日本宪兵竟然闯入家中强行搜查。

事情发生在1943年。据张锦湖的孙女张慧敏回忆:“我大伯张孟才整天在楼上捣鼓他的无线电台,还对着机器发报,‘摩叽——摩叽——’也不知说的什么。有天,大伯刚刚用车把电台弄走,家里就闯进几个日本人,楼上楼下到处翻。爷爷年纪大,拦也拦不住,就问:‘为什么私闯民宅,乱翻东西?’翻译说:‘你家私装电台,搜电台!’日本宪兵没搜着电台,十分恼怒,就要带走张孟才的夫人高氏。爷爷跟日本宪兵理论,可对方并不理会,依然要强行带人,高氏在一旁吓得直哭。”

最后,张锦湖怒不可遏,把手中拐杖一甩,斥道:“要带,把我带走好了!”日本宪兵见张锦湖动了怒,反被吓住了,几个人面面相觑,悻悻离开。张孟才爱好无线电,在家装电台,搞发报,做实验,纯粹是出于对无线电的爱好,并没有进行秘密发报,更谈不上危及日军在上海的安全。

这次事件,虽就此平息,但作为叱咤风云的青帮大佬张锦湖,此事却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他已深深感受到亡国的屈辱。他曾愤然道:“恨吾年老,不能起而杀贼!”自此事件之后,张锦湖便忧愤成疾,一病不起,于1944年12月24日逝于沪,谢幕江湖。

新闻推荐

傍上氢能源、转让实控权、高位套现近60亿,山西首富的美锦能源在忙什么?

记者|陈慧东山西首富姚俊良最近动作有点多。继拟引进国资枣矿集团作为美锦集团战投,计划让渡上市公司美锦能源实控权后,近...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