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路线到全城覆盖 从板凳坐椅到新能源汽车 城市公交让出行更顺畅

枣庄晚报 2019-09-05 11:16 大字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一座城市的出行是否便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枣庄市公交线路从单一路线到全城覆盖,从板凳坐椅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高标准实现“村村通公交”,公交车无人售票全覆盖、新能源公交车城区全覆盖、公交站场镇街全覆盖,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1971年,一条线路五辆车

1971年2月16日,枣庄市开通了第一条公交线路“枣庄—峄城”,5辆公共汽车载着乘客在两个城区间往返。那时的市公交总公司前身叫“公共汽车服务站”,总共有40名职工,5辆车。当年年底,才增至9辆。那一年,全年营运里程仅35.6万公里,客运人次为116万人次,相当于平均每天仅运送乘客3178人次。

“冬天冷,夏天闷,车上的凳子是木头的。那时候就想着有车坐就很好了,舒不舒服是次要的。如果跟现在比起来,可以说是比较简陋了。”家住立新小区的市民秦先生说,“后来,公交车慢慢多起来,最常见的就是7路公交车,凳子也从木头材质变成了塑料材质,坐起来感觉舒服了许多。”

“以前开的都是老式柴油车,机械方向盘特别沉,一天跑几趟车下来胳膊都酸了。”说起以前的公交车,一位有几十年驾龄的公交驾驶员感触颇深,“公交车变化太大了,新公交车没有离合器,车挡把也没有了。过去开车需要挂挡,挂错了挡会很响,还费力气。而且,以前的公交车没有油表指示,车用长了,没油了,只好停在半路上。现在公交车上有了仪表盘,增加了不少指示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系数。”

2010年,BRT线网五区互联

2010年,市民的公交出行选择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词汇——BRT(快速公交系统),枣庄市成为省内继省会济南之后的第二个实现快速公交的城市。乘坐BRT成为市民非常便捷的出行方式,快速公交拉近了分散式城区的距离,运送乘客的效率大大高于普通公交线路。以BRT B1线路为例,开通前该线路日均客流量8000人次,开通后40000人次,高峰期达64000人次,运送乘客数量增加了5到8倍。

蒋女士一家住在市中区振兴北路,她的父母住在薛城区清泉社区,母亲为帮她看孩子,经常要从薛城坐车到市中来。“孩子不到一岁时,因为没有人照看,只好让我妈周一从薛城坐车过来,周五再坐车回去,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后来,两区之间开通了BRT,单趟用不了40分钟。如今孩子大了,周末我经常带他坐BRT回娘家。”蒋女士说。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枣庄市公共系统建设运营完善五区互联、纵横交织的BRT线网,先后开通了市中至薛城的BRT B1线、客运换乘中心至京沪高铁枣庄站的BRT T1线(高铁支线)、新城至山亭的BRT B3线、市中至峄城的BRT B4线、京沪高铁枣庄站至台儿庄古城的BRT B10线、陶庄至枣庄西站的BRT B5线、联通换乘中心至枣庄西站的BRT T2线。城市公交BRT通车里程达148.5公里,连接市中、薛城、峄城、台儿庄、山亭五区,并辐射到部分乡镇,成为全国最长的BRT运行线网。后期,又增开了新能源BRT换乘线15路、25路、35路,投入纯电动车辆56部,最长换乘运行里程达70余公里。

2018年,定制公交服务全市

2018年10月28日,枣庄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依托城市公交便捷的交通网络,扩展了定制公交服务、旅游业务,定制公交共服务全市28家用车单位。车型也由单一的柴油车更新为新能源公交车,起步时没有了轰鸣的噪声,车辆运行平稳,车厢内冬暖夏凉。

刘先生在新城某学校当老师,结婚前,家住市中区的他每天乘坐学校的班车来回于单位和家之间。“单位刚搬到新城时,我还没有买车,幸好学校开通了班车,每天乘坐班车上下班。”刘先生说,“结婚后,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车,自己驾车后才发现,坐班车省心省钱,还是非常方便的。”

(记者 苏羽 通讯员 马秀标)

新闻推荐

水果“变脸” 出国门

→8月27日,山亭区一家外贸企业的员工在生产出口的黄桃罐头产品。近年来,山亭区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将...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