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长91.2倍 消费增长47.9倍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开栏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充分展示共和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即日起,本版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题,通过记者的一线调研采访,报道70年来枣庄市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让老百姓深切体会国家取得的成就。
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47元
解放初期,枣庄市城镇居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低下。国家统计局枣庄调查队数据显示,1949年,枣庄地区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232元,此后,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到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元。
陈女士与丈夫均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78年,在枣庄市一家服装企业当会计。陈女士的丈夫是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员,1981年,两人结婚后,每月工资加起来一共80元。“那个年代实行计划经济,别看80块钱不多,足够一家人吃穿用。”陈女士说,“那时候聘礼多为‘三转一响’四大件,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刚结婚那会儿,猪肉每斤才8毛钱,但需要有‘肉票’才能买到。那时候,买布要‘布票’,买电视要‘电视机票’,吃饭就不用说了,要用‘粮票’。”
新中国成立初期,居民消费主要用于购买食品。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消费逐步向需求多元化进步,消费结构也日趋合理。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79元。1978年以后,枣庄市作为资源型城市,乘着改革开放春风,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198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182元;1991年,达到1408元,是1978年的4.1倍,年均增长11.4%。城镇居民消费率从1978年的入不敷出下降到1991年79.4%,居民生活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79元,1989年达到1026元。
2006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枣庄市以国有企业为重点,金融、住房、价格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基础设施显著改善。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70元,是1992年的3.8倍,年均增长14.4%,城镇居民生活步入小康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枣庄市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增长方式转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2011年,达17598元,是2003年的2.5倍,年均增长12.2%。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上升。衣着消费走向时尚、品牌、个性化,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支出545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0202元。今年49岁的孙先生于1993年结婚,以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新三件”就是他给妻子的聘礼。“我在医院上班,妻子在银行上班,两人每月收入300元。结婚前,我们到上海花1000多元拍摄一组婚纱照,当时心疼了很久。”孙先生说。进入2000年以后,城镇家庭“新三件”渐趋饱和,而以家用汽车、移动电话、空调等为代表的“新高端”开始发展并逐步进入家庭。
2018年,人均收入 达到32001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了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良好转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01元,是2012年的1.6倍,1978年的92.2倍,年均增长8.1%。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全面增长,呈现多元化的收入格局。2012年至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合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比由2012年的24.5%提高至27.6%。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3176元,较2012年增长53.4%,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为67.2%。
随着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达18549元,比1980年增长了47.9倍,年均增长10.8%,扣除价格指数影响,实际增长5.9%。城镇居民用于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的支出达到5882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7%,比1996年提高7.4个百分点。枣庄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4辆,移动电话260部,空调210台,分别是2002年的54倍、4倍和5.7倍。
(记者 刘斌 通讯员 郑琳 傅彦博)
新闻推荐
本报薛城讯近期正值开学季,为给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薛城区早做谋划、提前部署,规范校园周边经营及交通秩序,做...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