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跨过“三道坎” 耄耋老人成为蓝莓种植达人

农村大众报 2019-08-29 14:36 大字

初次见到褚庆海时,给人的印象是健谈,说话时思维敏捷,完全不像一位81岁的老人。在当地搞了35年林果种植,眼里全是活儿,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蓝莓农场产业升级换代,组培育苗实验室运行成功,去年育苗产业净利润首次达到全年利润总额的一半。

从“门外汉”到蓝莓组培育苗专家,褚庆海用了整整15年,用他的话说是跨过了“三道坎”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能否异地栽培成功

是第一道坎

褚庆海是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西界沟村人,早年就是出了名的林果种植达人。2004年,时年66岁的他被蓝莓所吸引,有了引种的想法。

时值全国蓝莓种植刚起步阶段,不少人蠢蠢欲动。深知干农业不易的褚庆海并不盲目,他考察了大连、烟台等地的蓝莓种植基地后,心里依旧有所顾虑,“考察的结果是蓝莓产业前景很好,但是种植管理有难度,每个品种对地域的适应程度不同。”

能否异地栽培成功是关键,褚庆海想到了解决办法——小规模种植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整整两年半的时间,褚庆海一心扑在蓝莓上,从早熟品种公爵到中熟品种齐佩瓦,再到晚熟品种大蓝金、布里吉塔。两亩多地的试验田,褚庆海来来回回试验了27个品种。

“试验效果很好,筛选出6个适合在我们当地种植的品种。”褚庆海告诉记者,说起来容易,但过程充满了曲折,“有的品种初期长势喜人,但两年后突然不结果了,有些则根本水土不服。”

走品牌销售还是

搞采摘经济是个问题

2010年前后,褚庆海的蓝莓基地已经初具规模。由于管理到位,品种选得好,基地一年到头都有人前来参观学习。沙沟镇农技站站长王福涛依稀记得,2011年有一个月份,光他自己就带了12个观摩团来基地学习交流。

“别看老褚年龄大,但是有想法,干得确实比别人好。”王福涛是打心里佩服,不过对于褚庆海的一个做法,当时他不是很认同。

那几年,薛城区的蓝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好几家比较大的种植基地,这些基地不约而同地搞起了采摘经济,可褚庆海并不为之所动。为啥?听听他的想法。

“一亩盛果期的蓝莓,一年可以收3000斤左右的好果,如果搞采摘最多收2000斤,其余都被浪费了,加上人工和后期管理成本,这笔账算下来不划算。”褚庆海认为,只有做品牌进商超才是最好的出路。

当时也有不少人劝他搞采摘,挣一波快钱,但褚庆海认死理,只在管理上下功夫,精心打造“界沟蓝莓”品牌。事实证明褚庆海的选择是对的,当年靠采摘的基地现在基本都黄了,只有他的农场靠过硬的产品质量,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小农户靠特色

才能与大资本同台竞技

2015年,褚庆海的农场已经有了220亩的规模,他坦言这是他管理的极限,再多就管不过来了。

围绕着220亩蓝莓园的升级换代,褚庆海内心有更大的想法。“当时,我的育苗实验室刚起步,一位专家告诉我,蓝莓育苗已经过时了,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

褚庆海不信,带着8位农民,风风火火大干三年,从初代培养、继代培养一步步学习摸索,自己成了组培育苗专家不说,还带出了3位徒弟。

农场现在依旧保留着当初的两亩试验田,每年选育出的好品种,通过自己的实验室,每年可以产出一百万株蓝莓新苗。

“实践证明,蓝莓育苗没有过时,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通过‘选育+繁育’育苗模式,去年一年,农场实现了50万元的纯利润。”褚庆海说,现在包括茅台、联想等大型集团都进军蓝莓产业,小农户和大资本同台竞技如何取胜,就是要靠特色。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超

新闻推荐

全市宣传文化工作项目推进会议召开

本报讯8月27日至28日,全市宣传文化工作项目推进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李爱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