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择业 自主创业 兼职兼业 就业观改变 谋生道路多

枣庄晚报 2019-01-05 10:19 大字

在某高校工作的吴老师是我国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大学生。吴老师说:“当时我考上了大学专科,那个时候只要是大学生都给安排工作,甚至还给分集体宿舍。我们那个年代毕业后,学校会将档案和劳动关系都转到街道调配站,等待街道安排,主要去向是街道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改革开放初期,我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根本不敢想有一天每个月能拿几千元的工资。”市民金先生是某企业高级工程师,说起如今的生活他连连感叹。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劳动部门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扮演起了“红娘”,通过定向培养既满足了就业者的就业需求,也解决了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大批量国企职工下岗,家住市中区解放组团的市民刘女士就是其中一员。1995年,刘女士在枣庄市一家国企下岗。她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做起了钟点工,她帮别人接孩子、洗菜、服侍老人等,1.5元一个小时,由于她守时、守信、耐心细致,一传十,十传百,她的客户越来越多,最好的时候她每天要做5家,月收入一百多元,比上班工资还高。

与刘女士在一个企业工作的秦先生也没能避免下岗的命运,下岗后的秦先生领着微薄的失业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如今,秦先生与爱人一起在市中区青檀路上的电讯商城维修手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商城内已经小有规模,生意还算不错。刘女士和秦先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自主择业,实现了再就业。

而今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竞争意识、流动意识、成才意识逐渐形成,很多人放弃了“铁饭碗”,开始自主择业。加之劳动合同制的普及,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劳务派遣、劳务外包、个体经营、兼职兼业、自由职业等各种就业择业形式,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不同需求,适应了社会发展。

有些人执着追梦,也有人助人圆梦。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政府不仅给了好政策,而且出资出技术出点子。清华启迪控股旗下的启迪之星签约落地市中区,成立了启迪之星(枣庄)孵化器暨市中区人才驱动中心。这里围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环保水处理、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以“孵化+投资”的模式引进培育人才、项目和企业,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中试加速、技术保障、金融投资等支撑服务。

山东亿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3D打印在医疗中的应用和电子胶片系统建设的公司。“在创立之初我们没有办公场所和研究资源,经过相关政策,我们联系上了启迪之星。我了解了他们对新成立公司的孵化政策,启迪之星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办公场所,并且针对我们公司发展找到了合适的项目资源。”该公司负责人王欣说。

近年来,系统完备的就业创业生态链正在延展、成熟。小到众创空间,大到创业孵化“航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一粒粒满载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创新创业不仅解决了劳动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释放出就业的“倍增效应”。

(记者 苏羽)

新闻推荐

春节旅游市场升温 海岛游成为热门“选项”

晚报讯(记者李佼)春节将至,枣庄市的旅游市场开始升温。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与往年相比,选择出境游的游客明显增多。普吉岛、...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