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饭碗”到下海创业 从图安稳到追求梦想 职业选择道出时代变化

枣庄晚报 2018-11-27 10:20 大字

端个“铁饭碗”,曾经是许多人理想的择业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的群体正在兴起并逐渐壮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迎来了社会巨变,职业也跟着发生了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刚诞生,这些浓缩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打破“铁饭碗” 另开炉灶

时光倒回40年前,那时候的人们一般只有一个职业,用以养家糊口,基本无法自由择业。家住市中区解放组团小区的市民甄先生曾是某国企的工作人员,如今已经从企业中走出来,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甄先生说:“我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国企工作,当时只要是大学生或者高中生都给分配工作,那个时候企业要比事业单位吃香,我就选择了企业上班。在经历了‘下岗潮’以及‘下海潮’等大环境的影响,我在2010年左右走出企业,开创了自己的工厂,如今每年的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生产的商品也走出了国门。”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市场所淘汰,很多工人又一次面临了选择,要不自主创业要不就坚守在岗位上。一部分有胆识的人嗅到了商机,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始寻找新的生活“门路”。这时涌现了一批像甄先生一样的创业者。

辞职创业做时代弄潮儿

40年后的今天,人的一生不再是从事一个职业,可以变更职业,也可以身兼数职,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自由和幸福。32岁的小朱曾是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看到同事、同学辞职创业后,他也辞职开始了创业。他表示在单位工作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看不到什么职业前景。虽然创业压力比较大,但很看好现在这份工作,觉得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每天仅靠网络就能做全国的生意。”小朱交谈中时不时地看一眼两台电脑,一有网络订单,小朱就埋头记录,然后将订单递给接单员交给厨房。3年前,小朱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生产薏米粉之类的商品,但生意不温不火。看到不少人在微信上以及淘宝上卖产品,小朱就想着把自己的食品也放网上卖。从最开始的单一产品五谷粉到后来研发的十多种食品,从一天七八单到日接数千单,这3年小朱跟着小伙伴们把生意做活了,把日子过红火了。“现在的工厂不仅能够接单和食品制作,我们还给全国销售这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做代加工。”小朱兴奋地说。

从事婚礼策划和主持的张先生刚刚完成了一场婚宴的主持,3年前27岁的他还是某国企的一名员工。从刚开始兼职做婚礼主持,到后来辞职专职做婚礼主持,张先生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职业,放弃了国企的“铁饭碗”。张先生说,“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只要敢为自己的人生买单,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好政策助力创业人员

如今个人除了有好的创业想法外,好的创业政策和环境也给提供了助力。今年5月份,枣庄市出台政策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每年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0人以上。实施“枣庄英才计划”,将枣庄英才集聚工程与其他人才工程整合,调整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实施海外引才“海纳计划”,对来枣庄市创办企业的海外人才,符合条件的直接给予20万元创业启动扶持资金;对新认定的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市财政给予100万元资助,每增加1户留学人员创业实体奖励10万元,入选省级和国家级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配套奖励。

为实施枣庄籍人才回流“桑梓计划”、青年人才“圆梦计划”,对择业期到枣庄市企业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市、区(市)财政各承担50%,按月发放到个人社保账户,连续发放3年。对来枣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多方面扶持政策。(记者 苏羽)

新闻推荐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本报讯(特约记者连英如)日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山东德勤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并举行揭牌仪式,由该公司向学院捐...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