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义务照顾邻居11年 耄耋老人韩邦英用实际行动诠释“远亲不如近邻”

齐鲁晚报 2018-04-26 19:08 大字

韩邦英老人(右一)陪着孙姚氏娘俩在院子里晒太阳。孝三村位于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原名“孝义庄”,今年80岁的韩邦英就是孝三村村民。而已是耄耋之年的韩邦英,却已经义务照顾瘫痪老人孙姚氏娘俩十一年,帮助瘫痪的娘俩洗衣服、提水、收拾屋子、倒尿盆、清理大便,韩邦英老人的儿女给她买的好吃的、好喝的,她都会给孙姚氏娘俩送一份。2017年9月,韩邦英入选“中国好人”。

文/片本报记者秦政

见习记者吕档档

街坊生活有难处

她一帮就是11年

4月19日上午,齐鲁晚报记者来到位于峄城区古邵镇的孝三村,见到了韩邦英老人。虽然已经80岁高龄,但韩邦英的精神头很好,前一天晚上还刚刚帮邻居做完手工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1年前,韩邦英老伴去世,家中还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她住在二儿子盖得新房里。本应是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从11年前开始义务照顾起邻居。

韩邦英告诉记者,虽然儿孙孝敬,但每想到邻居孙姚氏家的情况,就会感到心酸。孙姚氏今年已经89岁高龄,和韩邦英家相距仅几十米。因为年龄较大,加上家中还有一个50多岁的瘫痪儿子,娘俩的生活无法自理。

开始,韩邦英只是想去孙姚氏家串串门,陪老嫂子聊聊天,唠唠家常。可是,在看到老嫂子娘俩的生活是如何的艰难后,韩邦英有些坐不住了。“娘俩自己没法过,特别是那孩子,只能用手挪着走路,我看着就心疼。老嫂子年纪大了没法干活,我心想我得帮帮这娘俩。”于是韩邦英老人就正式开始了她的“家政”生活。

从2007年开始,韩邦英几乎每天都去孙姚氏家伺候娘俩起床,给娘俩整理好被褥,倒掉夜里的尿盆,泡上换洗的衣物,准备好做饭的一切,老人只需要在想吃的时候插上电就可以。“我给他们灶台那里放好了一排的东西,锅、菜、水什么的,坐那里不用动,就能做饭。”韩邦英说,照顾好孙姚氏娘俩的生活,她才会回家吃饭,饭后再回来陪娘俩聊天,收拾家务。

韩邦英介绍,冬天的村里特别冷,去年冬天下雪,孙姚氏家的水管冻坏了三次。为了让娘俩吃上水,韩邦英用开水将自家的水管烫开,然后用水桶挑到孙姚氏家。就这样,韩邦英只要在家就会去照顾孙姚氏娘俩,没想到这一照顾就是11年,四千个日夜。

不仅自己做好事

还带动身边人

记者了解到,孝三村有320户村民,1180口人,是个占地面积不小的“大村”。孝三村村支部书记孙晋飞告诉记者,起初,韩邦英的义举很少有人知道,直到2016年,孙晋飞去孙姚氏家去看望,发现韩邦英经常也会过来。“孙姚氏家以前很脏乱,可后来发现他们家生活环境有了些改善,一问才知道怎么回事。”孙晋飞告诉记者,知道韩邦英的事后,他很是感动,不仅向镇里申报了政策扶持,还号召全村都向韩邦英学习。

王福秀是韩邦英的二儿媳妇,平时和韩邦英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提到婆婆的做法,王福秀是满口称赞,“俺妈这是办好事,俺家里人都支持。”王福秀说,韩邦英平时不仅照顾起孙姚氏娘俩很用心,而且村里其他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韩邦英也总是抢在第一个。“平时在回村路上,我要碰见附近的人,不管认不认识,俺都骑车捎着他们,帮他们拿东西。”王福秀说,虽然都是些小事,但也从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有时候就是顺手的事,帮了别人,也算帮了自己,咱要有事,人也会想着咱。”

记者了解到,孝三村的孝道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当时一位叫袁氏的媳妇40多年孝敬婆婆远近闻名,为褒扬这种精神,朝廷特赐了她一块忠孝匾,孝庄村的孝道从那时就延续了下来。孙晋飞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村里就搞起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评选活动,还会有“好家风好家训”分享故事会。“我刚到村里任职的时候,那时候村民都不重视精神文明。”孙晋飞说,村民想发财致富是好事,但是不能道德缺失,村风好了,村民才会更加幸福。据古邵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镇上66个村中有20多个村都搞起了评选活动,镇政府里也会购买电饭煲等生活用品作为奖励发给获奖者。

据了解,韩邦英先后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枣庄市第五届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2017年9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新闻推荐

路通人心畅 ——市级美丽乡村薛庄村见闻

本报记者王兆虎通讯员张生李自发走进薛城区常庄镇薛庄村,只见道路横平竖直,干干净净,路两侧绿化带种植的大叶女贞、木槿、百日红,红花绿叶,争奇斗艳。据村支部书记薛连民介绍,薛庄村以前的村路两旁,荒草...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