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光秃秃 今朝绿又美 山亭59个山顶村变身旅游生态村

枣庄日报 2017-09-19 10:39 大字

山亭讯 近期,山亭区湖沟村的村民李贞国格外忙碌。将自家山顶上的几间老房子收拾干净,准备迎接游客们的到来。 曾经走南闯北的李贞国,如今通过流转土地,在山上种植金银花、核桃、花椒、甜桃等,不仅盘活了山顶村200余亩荒山及林地,还成立了鹏鹤家庭农场,借势发展采摘游和林下经济,去年全家净收入就达到了16万元。 李贞国所在的山亭区地处沂蒙山区西南麓。这里群山连绵,有大小山头5400多座,山区面积占到全区总面积的87%。过去,先民们依山而居,用石头垒砌建造了一个个石板房、山顶村。这些村庄普遍面临着“难走的路、难吃的粮、难喝的水、难通的电、难上的学、难就的医、难结的婚”,贫困造成停滞、停滞造成更加落后,这些村庄也成了贫困户集中的“贫穷钉子”村庄。 30年前,为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山亭区通过零散搬迁和整村搬迁等方式,陆续将曹山顶、邢山顶、土山顶等59个山顶村2326户9836名山顶村民搬迁到山下居住,结束了山顶村民“出门直上岭,吃水山涧等,赶集翻山路,两头伴星星”的落后历史。 随着山顶村人口的减少,植被逐步恢复,再加上无污染、纯天然,山顶村渐渐成为发家致富、养生旅游的世外桃源。为扫除村民上山发展障碍,山亭区全面实施了“两通一改”工程,帮助173个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完成村村通道路127.6公里,415个自然村低压电网提升改造。大力实施“美丽乡村三年提升计划”,投资8000万元让全区80%以上的村庄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昔日下山的山顶村民们,纷纷重返山上。他们靠山吃山,积极寻求脱贫致富路,养土鸡、栽山果、种农家菜。往日让他们受苦受累的山顶村,如今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车辆行驶在通往曹山顶村的道路上,只见往日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已变成4米多宽的旅游大道,一个个蓄水池错落有致地散布于山间地头,不时还可以看到收购山货的车辆穿梭其间,透过车窗乡村美景尽收眼底,让人顿觉神清气朗。 “自来水都通到了山坡地头,山路也硬化了水泥道,好多老邻居都又回来了。大家种些核桃、栗子、油桃等山果,再养上几只山羊,都能稳定脱贫。”75岁的曹玉存老人向我们介绍,他和老伴在曹山顶上种植了3亩多地核桃,200余棵已进入丰产期。另外还喂养了15只山羊,最近几年收入年年超过两万元,不仅脱了贫,还有了富余。 35岁的岭前村村民陈余,中专毕业后一直在苏州的一家外企上班。他硬是顶着家人的反对,辞职跑回山上搞林下生态养殖。村民们对他很不理解,离开山门却还要回来重操祖辈旧业。不到三年时间,他便已成果丰硕,笨鸡存栏数达到1000余只、山羊120余头,300多只蛋鸡产下的鸡蛋经常是供不应求。 山顶条件不断改善,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山亭区为推进全域旅游科学发展,专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绿维创景设计院等单位,编制了《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扶持山顶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该区还请来了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上门设计民宿,举办星级农家乐管理人员培训班20余期,先后招引青岛欧亚集团、青岛新空间、山东银光、上海极亚等一批企业“联姻”旅游产业……一项项得力举措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石。 现如今,山亭区在山顶村内已发展省级旅游特色村14个、乡村民宿21家、山东“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35家。去年,全区山顶村接待游客达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余元,有2.6万人依靠旅游实现脱贫致富,90%的山顶村森林覆盖率比30年前提高了三倍以上。 山顶村产出的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也纷纷走进大城市、大超市,成为城里人的抢手“高档农产品”。山亭区的山顶村上形成了长红枣、花椒、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基地6处,年产干鲜果品10万余吨,总产值2亿元,昔日“丑穷秃”的山顶村正在悄然转身“绿富美”。(宋伟)

新闻推荐

超载车坏在机动车道上

近日,薛城区市民刘先生在途经BRT规划二路站台时发现一辆三轮车坏在了机动车道上,满载的纸箱和塑料不仅超过了车顶而且超过了车身,司机完全看不到后面的情况。(记者单成镇摄)...

枣庄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枣庄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