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芩种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业科技报 2021-11-16 10:09 大字

?扫码阅享全文

黄芩为唇形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cm,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等功效。黄芩市场前景广阔,70%的中成药都含有黄芩,且对土壤要求不严,特别适宜在陕北地区种植。

子洲县驼耳巷乡是陕北地区种植率最高乡镇,通过对该乡黄芩生产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陕北地区黄芩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存在问题

1、种植地选择不当。子洲县地形较复杂,土壤类型较多,一些农民为了追求的种植效益,盲目在下湿地、背坡地种植黄芩,造成黄芩产量降低,品质差。

2、种子品质无保证。黄芩品种大多是本县相互引种,自采自用,长此以往品质退化,抗逆性降低,稳定性较差。

3、种植技术落后。子洲县农民在黄芩种植一直采用传统的撒播方式,播种深度不一,出苗率低且出苗参差不齐。

4、土壤常年连作。没有进行过土壤预处理和药剂防治,使病虫害,根腐病逐年加重,每亩平均减产5%左右。

5、后期管护不善。种植过程中黄芩的管护较为粗放,仅第一年第二年进行除草措施,造成植株抗病力较差。

6、肥料施用不合理。长期施用尿素或碳铵,没有根据黄芩的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

解决对策

1、合理选择种植地。选择干燥、向阳、排水好的土地种植,既适宜生长又提高产量,又能减轻根腐病的危害,提高药材的品质。

2、开展优良品种选育。本地品种要进行系统选种,单独繁殖,争创本地名牌品种,并选出抗病虫品种。外地品种要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

3、改进传统种植方式。改撒播为条播,适时间苗、除草、追肥,与本地农作物轮作倒茬2年以上。这样可以保证黄芩出苗率高,长势整齐,又可有效利用土壤肥力。

4、合理施肥。根据黄芩需求养分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通过测土配方,开展微量元素肥和配方肥试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同时尽快研制出本地黄芩专用肥。

5、综合病虫害防治。种植黄芩前,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撒于种植土壤上进行消毒,种植后每年春、秋二季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对植株进行消杀。根腐病、根虫病少量发生时,挖出病株烧掉,减少初侵感染源,同时在病株周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半个月1次喷洒,连续2-3次为宜。

(高龙)

新闻推荐

他们的笔墨丹青……

她种过地摆过摊如今一手丹青颇受好评因为画画是她中年痛失伴侣后疗伤的密码他吃过苦种过树从网上下载素材照着画因为...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